N海都记者 周字艺/文 据福建日报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当日上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龙岩市政府主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主会场活动在永定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启动。此外,全省各地也举行专题展览、非遗展演、非遗购物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宣传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
非遗展演、舌尖好味等集中亮相,市民享受文化大餐
10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2023年福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台江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上演。此次活动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台江区人民政府、福州古厝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记者现场了解到,当天,共有八大板块精彩内容在此集中亮相,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非遗与古厝交相辉映、文化和旅游多元融合、传统和现代不期而遇的全民文化盛宴。
在民俗展演上,十番音乐、闽剧、福州语歌曲、武术串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市民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过足了眼瘾。现场还设置了美食市集,网罗非遗好味,为市民带来一场舌尖上的非遗盛宴。非遗购物节搭建了线上直播间,由主播连麦线下活动,并邀请传承人共同推荐非遗好物,重点围绕乡村地区特色非遗产品进行网络销售。此外,现场的云游非遗摄影展用老照片展现历史长河中的福州非遗记忆。
在启动仪式现场还颁发了2022年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精品收藏证书,并为第八批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授牌。
据了解,除福州主会场系列活动外,福州还组织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项目保护单位、传承示范基地等举办综合演出、专题展览、文化沙龙、研学体验等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好看又好玩,让你零距离爱上非遗
活动中,在“了不起的非遗匠人”非遗市集上,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的叶聪正在为市民介绍脱胎漆器的制作技法。
叶聪告诉记者,他与脱胎漆器结缘,称得上是“机缘巧合”。2007年,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毕业后到深圳成了一名“上班族”,后来又回到福州,当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然而,工作几年下来,他越发不满于自己的工作状态,想寻找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偶然在一次与高中同学交谈中,他提出将陶瓷与漆艺结合起来的想法,觉得能够“碰撞出一些新鲜的东西”,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后来,叶聪又认识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天灨,并拜其为师。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漆艺的热爱也愈发浓烈。叶聪说,漆艺工艺本身有个很“要命”的东西,就是在漆汁中,含有漆酶、漆酚等物质,人接触以后会产生过敏等症状,一旦发作就是红肿发痒,整晚都睡不着觉。“只要喜欢,这种事情经历过一两次后,习惯了就没什么了。”叶聪说。如今,叶聪将脱胎漆器技法与陶瓷艺术进行结合并大胆创新,创作出《九涩·飘零》《咕》《梦圆》等作品。
除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摊位之外,现场还有寿山石雕、软木画、油纸伞制作技艺、福州剪纸(马尾)、捏面人制作技艺、福州木雕、角梳制作技艺、冷凝合香制作技艺等,为市民打造好看好玩的零距离展示平台。
□相关新闻
我省世界遗产数量
位居全国前列
N据福建日报
记者获悉,我省已建立5处世界遗产,包括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丹霞、“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数量居全国第二。同时,我省是全国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涵盖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等类型。
去年,“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海、陆生物地理区划过渡带”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多种全球濒危物种的关键栖息地,累计观测到鸟类313种,其中5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