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文物修复 搭积木玩拼图

8号“祭祀坑”神兽 (资料图)

3号“祭祀坑”铜顶尊跪坐人像 (资料图)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相对完整形态

三星堆文物出土时多是碎片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相对完整形态

修复后的明成化素三彩鸭薰

修复前的明成化素三彩鸭薰碎片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在拼对鸭薰

《玄武图》壁画修复后的真容

文物修复专家们准备将揭取的壁画残片搬至实验室进行修复

三星堆重磅文物 再次“跨坑拼合”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公布了两件青铜器物“跨坑拼对”成功的消息,这两件文物分别是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据了解,器物组成分别来自2号坑、3号坑及8号坑。两件铜器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二次铸接而成,体量巨大,造型独特复杂,展示了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比我们之前预想的更奇特、更震撼,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说。

据唐飞介绍,这两件青铜器分别为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和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都由埋在不同“祭祀坑”里的残件拼接而成。考虑结构安全问题,目前文物实体无法凑在一起,于是利用三维扫描和3D模型等科技手段,成功复原了这两件“国宝”的相对完整形态。

复原完成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通高1.589米,总体而言是“神兽”驮着一个头顶着尊的跪坐铜人像。它由2号“祭祀坑”的铜尊口沿、3号“祭祀坑”的铜顶尊跪坐人像、8号“祭祀坑”的铜神兽组合而成。

这件文物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下层是“神兽”,昂首挺胸、四肢壮硕、威风凛凛。神兽头顶中央还站立着一个衣着华丽的青铜人像。中间层是一个跪在“神兽”背部的铜人像,浓眉大眼,头顶戴冠,上身着曲折云雷纹长袖对襟短衣,下身穿眼形纹短裙,双臂举于胸前。上层为三段式的折肩尊,尊上有龙和兽造型的立体附饰。

唐飞认为,这组青铜器表现了一个祭祀场景,跪在神兽背上的应是巫者身份,跪立是古蜀礼神最虔诚的姿势。站立在神兽头顶的铜人,或许象征古蜀王者。巫者头顶的铜尊具有中原文化风格,推测祭祀中尊内应盛有海贝、玉、酒之类的祭品。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复原完成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通高2.53米,主要由铜罍、神像和人像构成,由2号“祭祀坑”的铜鸟足人像、3号“祭祀坑”的爬龙铜器盖、8号“祭祀坑”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五个部分拼接而成。这件青铜器主体是一尊倒立的神像,纵目突出,獠牙外露,头顶尊、手撑罍、脚踏鸟,身体向后翻起,双腿肌肉健壮有力,双足则化为鸟爪形,显然是神而非人。

“这两件青铜器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铸接而成,体量巨大,造型复杂独特,应为3000年前古蜀祭祀的艺术形象,体现出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青铜设计和铸造技艺。它们既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又体现出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再次昭示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唐飞说。

跨坑成功拼对文物,证明了祭祀区域的几座“祭祀坑”的形成年代相近,对于了解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学年代、布局、性质、祭祀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随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野外工作的全面结束,新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保护和修复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目前已基本确认完整,而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可能还有其他部分。

三星堆文物还有哪些奇妙组合,值得期待。

碎片“烤鸭”还原

圆了“进宫”梦

6月10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交接了一只珍贵的“鸭子”。五百多年前,它诞生于明代御窑厂,因瑕疵无缘面圣,被打碎后就地掩埋;五百多年后,已成碎片的它来到昔日的皇宫、如今的故宫博物院,在陶瓷修复师的手中“复原”,圆了它最初的“进宫”梦。

这只“鸭子”是明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以下简称“鸭薰”),是由明清御窑遗址出土的60余片残片拼对、修复而成。参与修复的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纪东歌介绍说,在故宫院藏约36万件陶瓷类文物中,从未见过同款。“这件艺术珍品构思巧妙。鸭身分两截,上部为盖,下部盛香料,颈与腹中空,腹以子母口相合,口沿可见六个隐孔。推测古人会在鸭腹放入香料,再让香气通过鸭嘴散发而出。”

明代在景德镇设立皇家瓷厂,烧成瓷器后只选精品送入宫中,其余大多打碎掩埋避免流入民间,这使得遗址下堆积的碎瓷片厚达十余米。自1987年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以来,御窑遗址已出土数以吨计的御窑瓷片标本,研究人员通过拼对修复,让数千件珍贵文物再生。

“古代鸭薰以铜质为多,瓷质罕见,这款未见传世的鸭薰则更为珍贵。”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研究人员已从海量出土瓷片中复原了六件。

非龙凤非瑞兽,一只寻常的鸭子何以获得皇家青睐?翁彦俊说,古代科举制度产生后,鸭谐音“甲”,有着金榜题名、位列三甲的寓意;在民间,赠鸭也象征着好运连连、事事如意。“从曾拍出天价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的釉色和纹饰可见,成化帝有着追求闲情逸致的文人意趣,定制鸭薰就不奇怪了。当香气袅袅升起,鸭薰便似通灵附体,浮游啼鸣于时空长河。”

拼接上千块碎片

重现“玄武”真容

2021年5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上线。

该展览以线上虚拟展览的形式展示了唐代宰相韩休墓墓室北壁《玄武图》壁画的修复过程。

韩休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墓室大致呈边长为4米左右的方形,除入口外,其他三面均绘有精美壁画。玄武是一种神话灵物,龟蛇合体,是唐墓壁画的常见题材。《玄武图》壁画细腻灵动,气势恢宏,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鲜有人知的是,这份珍贵的文物曾被盗墓分子破坏殆尽。

文物修复者通过高清扫描设备和高光谱对画面进行信息采集,对现场拾取的壁画残块进行拼接,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最终才完成了壁画的复原性修复,使上千块碎片得以还原为一幅精美的壁画。

据考古专家测算,这幅《玄武图》宽180厘米、高195厘米,是目前为止陕西唐墓壁画中最大、色彩最鲜明的一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版文图综合新华社、新京报、央视、北京日报、科技日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