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八卦沟是泉州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是研究古代泉州城池建筑的重要史迹。八卦沟水系的综合整治提升,成为老百姓格外关注的民生话题。
6月12日,记者从泉州水务集团获悉,围绕市区内沟河水质提升目标,泉州古城片区污水提质增效及内沟河水质提升工程已于日前全面启动,作为该工程项目之一的八卦沟清淤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一半的清淤工作量,力争7月15日完工,实现“河畅”、“水清”。
10台挖掘机同步施工,每天至少清淤200米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八卦沟新门街段见到,沟渠里,每隔两三百米处,就有一组挖掘机和工具车,正在紧张有序地合力作业中。此时,沟渠内的水已被基本抽走,渠底堆积着黑乎乎的淤泥,工人们正在用小型挖掘机清理这些淤泥。
从沟底被翻出的淤泥先是被堆成一座座“小山”,随后,吊车开始作业,将淤泥铲起倒入岸上的工具车内,之后再运走处理。岸上,工人则忙碌着用高压水枪清洗因施工带来的污渍。
“此次清淤工作,我们每天共投入10台大大小小的挖掘机、12辆工具车及70多位工人,同步进行清淤,全力抢抓施工进度,每天至少保证完成200米河段的清淤工作。”泉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清淤、截污、修复,水质将有较大提升
记者看到,被清理上来的淤泥里夹带着各类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现场一位清淤工人介绍,在清淤过程中发现,八卦沟里的垃圾种类众多,有居家用品类,如玻璃、锅碗瓢盆、纸巾、小孩尿布、破旧衣服等;有包装类,如塑料袋、酒瓶、饮料瓶、铁罐、快餐盒、烧烤用的竹签等;还有动物类,如死鸡鸭、死猫、死狗等,另外,还有一些砖块等建筑垃圾。
记者随机采访了居住在八卦沟两侧的居民。家住芳草园段的居民王阿伯说,在上世纪50年代,八卦沟的水还是清澈见底的,能看到鱼虾在沟里游动,他经常和小伙伴在八卦沟游泳。“现在水质确实差了许多,生活垃圾和淤泥都堆积在沟里,有时会看到周边居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往沟里倒,还有一些人甚至从窗户往沟里扔垃圾。”王阿伯说,希望这次清淤工作,能让八卦沟的水质改善许多,也希望居民都能爱护内河,不要往河里丢垃圾。
据介绍,泉州水务集团前期已对八卦沟两侧开展摸底排查,共梳理出320个排水口,有出水的排口28个,其中,水质较差的劣五类排口10个,未发现有黑臭水体排口。此外,排查也发现,八卦沟南侧居民区多,且南侧未建设排污干管,由于上游雨水、污水未分离,加之周边居民乱倾倒垃圾等,致河沟底部淤泥沉积,水体流速慢,进而引发水体黑臭等问题。
记者获悉,八卦沟作为老城区主要排涝渠道,此前市、区两级每年都会组织对其进行清淤,也会对排水口进行截污、对排污管道进行修复等。“此次清淤工程是一次大提升,主要对八卦沟进行清淤疏浚,修复两侧截污干管,对排水口进行截污,增加水关泵站污水收集量,提高污水进水浓度,防止污水入河及河水倒灌。”泉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8月底前,市区13条内沟河完成清淤整治
据史料记载,泉州古代的罗城、子城,因其形状似“鲤鱼”,故称为“鲤城”。城内水系发达,经长期汇流,纵横交错,称为“八卦沟”。现如今的八卦沟,始于临漳门,沿新门街、涂门街北侧平行流至涂门水闸,后接入南环城河,全长约3公里,是中心市区内沟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卦沟是古代泉州城池建筑的重要史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格外小心,避免破坏八卦沟,施工进度会有所影响。”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为减少清淤作业噪声、弃渣运输等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施工方入户走访协商后,决定每日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7时两个时段暂停施工。截至目前,八卦沟已完成15000平方米的清淤量。“清淤后,将重新恢复对八卦沟的注水,沟渠水质将得到较大提升。”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围绕市区内沟河水质提升目标,泉州水务集团日前对近两年未清淤和清淤后出现淤积返潮的20条内沟河启动清淤除障工作。按照计划,今年8月底前将完成法花美排洪渠、平原渠、田淮渠、大淮渠、八卦沟、笋浯溪等13条(段)内沟河的清淤整治,年底前完成其他7条内沟河的清淤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