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焦点 上一版   

坠机雨林40天后 4名孩童奇迹生还

事发哥伦比亚,13岁的姐姐带领9岁、4岁和1岁的弟弟妹妹,上演极限求生

救援人员找到的飞机残骸

六月十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人们抬着获救儿童就医

一群士兵和志愿者在南部丛林找到被困的四名儿童

N新华 央视

南都 新京 环球

来自哥伦比亚一个土著家庭的4名儿童在5月初的一场空难后失踪,救援人员在飞机失事地点亚马孙雨林持续搜索,最终于6月9日找到他们并全部救出。当地媒体援引哥伦比亚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的话报道,孩子们获救后这几天都在补觉。截至12日,孩子们“精神不错”,能够见亲人,有的能画画、聊天。

“整个国家为之喜悦!”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称赞这些孩子是“生存的榜样”,预料他们的传奇故事将“载入史册”。

这几名儿童分别为13岁、9岁、4岁和1岁,他们在蛇虫肆虐的丛林中苦撑了40天,如何创造出生命奇迹?

孩子们被发现时“已经非常虚弱”

这4个孩子是一家人,他们5月1日搭乘一架轻型飞机,飞往瓜维亚雷河畔圣何塞市。除了他们,飞机上还有3名成人,分别是他们的母亲、一名向导和一名飞行员。

飞行员途中报告发动机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求救信号,飞机不久坠毁在丛林地带。政府随即开展名为“希望行动”的搜救工作。两周后,救援人员相继找到飞机残骸和3名成人的遗体,却没有发现孩子们的下落。6月9日,救援人员在距坠机地点约5公里的一小片林间空地找到他们。

哥伦比亚军方9日通过社交媒体推特发布一群士兵和志愿者与4名获救儿童的合影,孩子们裹着保暖毯,一名士兵将一个瓶子放在最小的孩子嘴边。

外媒6月11日援引搜救行动负责人桑切斯将军的话报道,多支救援队曾多次从那附近经过,距离他们也就大约20米至50米,但遗憾错过。孩子们被发现时“已经非常虚弱”,仅能呼吸、喝水,或者勉强摘些小果子果腹。

孩子们获救后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家部队医院接受治疗,预计至少住院两周。军医说,他们受了轻伤,营养不良。

亲属们探访后告诉当地媒体,孩子们获救时整体状态尚可,但已出现脱水症状并被昆虫叮咬,看上去“疲惫不堪”,“很瘦、非常瘦”,已接受心理疏导。

“丛林之子”从小学习生存技能

哥伦比亚土著人全国组织(OPIAC)认为,孩子们之所以能幸存下来,与他们从小学习生存技能以及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密不可分。用孩子爷爷的话说,他们是“丛林之子”。

亲属们告诉媒体,坠机后,13岁的莱斯利借助自己的发带搭建营地,以确保三个小孩在丛林中40天的安全,孩子们从飞机残骸中翻出当地土著常吃的一种木薯粉,吃光后就采集一些确认可食用的植物种子、果实、根茎等。据媒体报道,他们还找到了直升机投下的救援包,从中找到补给。

孩子的祖母瓦伦西亚解释说,4个孩子中的老大习惯在母亲上班时照顾其他3个人,这有助于他们在丛林中生存。

孩子姑姑达马里斯告诉记者,孩子们玩的“生存游戏”一定让他们做好了应对考验的准备。莱斯利和9岁的索莱尼在进入丛林之前经常玩这款游戏。

达马里斯补充道,森林里有很多有毒的水果,老大莱斯利知道什么水果不能吃,她知道如何照顾婴儿。

虽然5、6月间的亚马孙雨林蛇虫肆虐,降雨密集,但在哥伦比亚家庭福利研究所负责人卡塞雷斯看来,“丛林正处于收获时节”,这是孩子们得以存活的条件之一。

哥伦比亚全国土著组织(ONIC)工作人员阿科斯塔补充说,当地土著积累了一些医学经验,以适应艰苦的丛林环境,比如如何治疗抓伤刺伤、昆虫叮咬、缓解疲劳及身体疼痛等。

多名哥伦比亚官员纷纷赞赏年龄最大的姐姐勇气可嘉,懂得如何在雨林中生存,并带领弟弟妹妹渡过难关。

军方和土著部落“联手救娃”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强调,孩子们的获救离不开军方和土著部落的通力合作。

飞机失事两周后,救援人员依据一些线索判断孩子们还活着,于是加大搜救力度。起初,有100多名士兵带着嗅探犬展开工作。然而,丛林中雾气弥漫,植被茂密,能见度低,搜救难度大,单靠军方力不从心。

搜救行动后来得到周边多个州、共计80余名土著志愿者的支援。鉴于哥伦比亚不少土著部落与武装部队之间关系紧张,外媒用“不同寻常”形容这样的组合。两方救援人员并肩奋战了20天:军用直升机把一箱箱食物投进丛林,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活下去;播放孩子们的祖母用部落语言维托托语录制的信息,告诉他们不要乱跑;救援人员砍倒树木,在树上喷漆,以期给孩子们提供指引。

最终,一名土著志愿者发现了这些孩子。

孩子们告诉当地官员,他们曾和一只狗共处了一段时间,但后来狗不见踪影。相关人员认为,那是一只参与行动的搜救犬,它留下的痕迹最终促成搜救成功。军方目前仍在寻找它的下落。

□分析

年轻无畏让孩子们克服挑战

“虽然这4个年幼孩子的身体韧性是他们生存的一个因素,但作为一名拥有30多年经验的儿科医生,我相信拯救他们的是年轻天真的心理状态。”儿科医生琼斯博士认为,与大多数成年人不同,儿童倾向于活在当下,所以他们几乎没有预见到迫在眉睫的危险。

琼斯认为,孩子们不会背负着恐惧,恐惧会驱使成年人的本能“逃跑”,并影响人们做出明智决定的能力。“我估计孩子们采取了务实的方法,专注于寻找食物和水。在空难中失去了母亲,他们会感到失落。但至关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像成年人一样经历过同样复杂的悲伤,他们就不会因悲伤而丧失能力。”

琼斯还认为,4名儿童的土著背景让他们有能力判断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有毒的——觅食根茎、浆果和昆虫。他们还必须有水源,因为如果没有喝的,任何人顶多能维持5天生存。

另一个生存因素是温度。琼斯表示,幸好当地温度比较高,如果他们在寒冷的环境中坠毁,就会有很大风险,因为婴幼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率远超过成人,这意味着他们散热更快。

“他们的肾功能也会成为另一个救命稻草。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水,肾脏具有关闭和停止尿液生成的非凡能力,因此身体不会流失不必要的液体。”琼斯称,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但也许儿童最能将其付诸实践。

□焦点

“丛林奇迹”源于生命教育

4个孩子之所以能够制造“丛林奇迹”,与他们身处的族群有关。据媒体报道,他们所属的维托托族目前在哥伦比亚仅存2500余人,聚居于保护区内,有着较为丰富的丛林生存经验。面对艰险的丛林环境,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抓伤刺伤、昆虫叮咬以及狩猎、捕鱼等维生手段。

客观来说,这4个孩子的生存奇迹很难复制。面对4名儿童奇迹生还的新闻,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感慨“如果是我家孩子碰到这事儿,可能三天都坚持不下来”,也有人呼吁应加强野外生存训练。

在一些国家,孩子的野外训练课程都是固定必修的内容。比如美国中学生的野外训练课程通常为十天左右,以小组为形式完成各种考验;澳大利亚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野外生存训练制定了相应标准,如7、8年级学生要学会如何在海滩、山区和灌木丛等不同环境中预防危险,9、10年级学生需要参加攀登、冲浪和划船等有挑战性的活动,还要学会搭建野外生活营地帐篷和在地形复杂的海湾中航行。

4个孩子坠机40天后生还的故事里,他们的母亲还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据媒体报道,坠机后,孩子们的母亲受了重伤,她依靠自己残存的体力生存了4天。实在支撑不下去时,她对孩子们说:“也许你们应该离开我,(只要活下去)你们就可以见到父亲,他会把我对你们的爱延续下去。”

也正是在母亲的嘱托之下,13岁的姐姐担起重任,保护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将生命延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自私自利,连不到1岁的孩子也没有被放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