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消费者报 中新 新华
近日,“剩菜盲盒”开始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原价100多元的寿司、30多元的中式面点熟食、20多元的咖啡等,均可以原价的1/3甚至1/4买到,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蹲点”抢购。
“剩菜盲盒”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网上打折出售,这打开了临期促销、避免食品浪费的新思路。随着入局者众,“剩菜盲盒”带来优惠的同时是否也带来隐患,是否所有食物都适合以盲盒形式出售?
消费者:定N个闹钟抢“剩菜”
目前,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经有“剩菜盲盒”线上销售服务。
“17.9元能买到门店总价40多元的3个不同种类的面包,我饭量比较小,每天早餐一个面包加牛奶,相当于用十多元钱解决了三顿早餐。”身在北京的橙子(化名)说,自己尝试在小程序上抢购“剩菜盲盒”没多久,但已经有些迷上这种类似买彩票的惊喜感。
“我会在小程序里设置好‘订阅’按钮并提前1分钟等着,店铺上新了就开抢,具体买到什么,取货的那一刻才知道。”橙子说,根据自己的购买经历,这些微信小程序上的“剩菜盲盒”并不是真正的剩菜剩饭,而是商店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商家根据剩余情况随机搭配出售给消费者。
记者在一款小程序上随机选择了一家店铺,以19.9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份寿司盲盒,支付后订单显示取货时间为当天晚上9点至10点。
记者注意到,上午11时30分左右,这家店铺39.9元的套餐仅剩1份,19.9元的套餐仅剩3份。当晚到店出示取餐码后,记者到手了三盒寿司,原标价分别为29元、15元、9.9元,共计53.9元。
“手速慢了可能秒没,我会提前研究每家店更新库存的时间。”在四川工作的周小姐表示,为了抢到心仪店铺的“剩菜盲盒”,她一天会定2到3个不同时间段的闹钟。“我经常去的那家轻食店最近的‘盲盒’上午11:40左右就被抢完了,比较喜欢的一家面包店一般下午2点更新库存。”周小姐翻了翻自己手机中的闹钟备注说道。
专家: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
推广应以食品安全为前提
随着“剩菜盲盒”的走红,不少餐饮商家对此跃跃欲试。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餐饮品类都适合以这种形式出售。
“剩菜盲盒作为解决临期食品的促销活动,对减少食品浪费,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既为餐饮企业节约了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但其一切的前提应在食品安全的规制内。目前来看,不是所有的食品都适合以盲盒形式出售。比如面食、快餐等,很容易因储存、包装、标注不当引发质量问题。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部分“面包盲盒”和“剩菜盲盒”使用的是临期食品,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可能某些食品的细菌数量不好把控,因此有一定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在销售过程中,食品的储存环境是常温还是低温?销售时间段有多长,是否会超期销售?这些都让盲盒食品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朱丹蓬说。
消费者对“剩菜盲盒”也持有不同看法。有网友表示,这种方式帮助商家避免了食物浪费,同时让消费者得到优惠,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也有网友表示,每家店的“剩菜盲盒”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店产品物超所值,有的店产品数量和质量均无法保障。
购买过“剩菜盲盒”的消费者王女士就表示,希望自己买到的菜品可以标注制作时间或者最佳赏味期。虽然是低价打包出售,但对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要严格把关。
记者在体验时就发现,“剩菜盲盒”的商品除了预包装食品在包装袋上有打印明确的生产、销售日期以及保质期外,店内现包装的面包并未标示制作日期。
张毅表示,随着社会对食品浪费问题的普遍重视及消费者低碳生活意识的提升,未来临期食品行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剩菜盲盒”也要在食品安全的底线内进行推广,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他建议经营者要考虑产品的特点,避免由于经营不当、消费者储存方式不当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审慎选择“剩菜盲盒”产品,尤其是对于保质期、服务承诺以及商家的信用风险等进行综合考量。
□最新政策
市场监管总局为盲盒经营划红线
销售食品盲盒 要作出限定性表述
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
近年来,盲盒相关产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盲盒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三无”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为规范盲盒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指引》具体从制定负面销售清单、明确信息披露范围、鼓励建立保底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四个方面予以规范。
《指引》强调,对于不适宜进入盲盒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活体动物、易燃易爆物品等,提出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化妆品、食品,作出限定性表述。
《指引》还要求盲盒经营者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真实情况。
对于其他种类盲盒产品,《指引》鼓励盲盒经营者通过设定抽取时间、抽取金额上限和次数上限等方式引导理性消费,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鉴于盲盒IP文化生态与商业消费逻辑,对消费观念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存在较大影响。为此,《指引》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指引》还要求盲盒经营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