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给55岁妈妈在纽约报班学英语,替退休爸妈报国内老年大学兴趣班

子女反向“鸡”爸妈:一次温柔的“追讨”

陈敏正在认真做笔记

N北京青年报

前不久,在美国的博主Anna发了一篇“反向鸡妈”的帖子,她把55岁的老妈送去读成人英语班。一时间,反向“鸡”父母的话题引起热议。而在国内,“鸡妈”的案例也并不少见,不少年轻人选择将退休的爸妈送去上老年大学。

但有别于家长“鸡娃”时的那般野心勃勃,给爸妈报班,是子女对父母实行的一次温柔“追讨”。因为“鸡”父母,学习成绩等硬性指标变得无关紧要,子女们更在意的是,爸妈学得开不开心。

55岁老妈 在纽约成了插班生

两个月前,55岁的陈敏和大部分退休人士一样清闲自在。现在的她必须做到每周四天早起,赶纽约的地铁,去上课学英文。而这一切都要从她的一次亲身经历说起。

陈敏的女儿Anna长期生活在美国纽约,为了看望女儿,陈敏计划在纽约待半年。

出国前,为了帮女儿办理手续,陈敏曾跑了一次公证处。自助办理的队伍缓慢而有序地向前移动,轮到陈敏时,她却慌了。眼看着身边的人对着智能机操作流畅自如,她却只能戴上老花镜,手指在屏幕上那些陌生的提示语之间来回晃动,不知所措的陈敏急出了一身汗。

“我想学点东西。”这是陈敏多年来第一次向女儿提出学习的诉求。女儿Anna感到意外,在她的印象里,妈妈从退休后就一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买菜做饭、打麻将、和街坊聊天,按部就班地度日。“我觉得妈妈的生活完全可以丰富一点,所以,不管她这次是开玩笑还是仔细考虑过,我就当她是真的想学。”Anna说。

没过多久,机缘巧合下,Anna在工作中恰好接触到一个政府资助的成人英语教学项目,学费和教材费全免。想到英语很实用,在国外又能打发时间,Anna当即决定给妈妈报名。

4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陈敏跟着女儿Anna走进教室。正当Anna惊讶于上这门课的学生有不少年轻人,并非想象的“夕阳红”班时,陈敏已经怯生生地“躲”在了女儿身后。那一刻,Anna看到了妈妈窘迫的一面。随后,陈敏拉着女儿的胳膊,默默走到教室的一个角落坐了下来,“她甚至让我坐在她外侧,‘护着’她。”Anna回忆。

“电子榨菜”换成美剧 妈妈也“卷”了起来

好在陈敏这种畏难又认生的情绪随着课程的推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Anna记得,妈妈最初作为插班生进去时,距离结课只剩两个月。

为了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陈敏铆足了劲头,认真地做笔记,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课堂。但与昔日学习不同的是,成人英语班没有课后作业,而是以每节课的随堂测试来巩固学习成果。老师会让出时间给大家独立思考作答,时间一到,每个人都会被轮流叫起来念出自己的答案,有错误的就直接当堂纠正。

令Anna难以想象的是,妈妈有一天也会“卷”起来。“每次老师讲新课,我妈都会用手机录下来,回家后一边干活一边复听。”不仅如此,自从报了班,陈敏连下饭看的休闲电视剧也特意切换成了美剧。

那段时间,Anna还总能撞见妈妈“挑灯夜读”的场景,“这么大岁数了,可能老妈也不想在第二天的随堂测验时出丑”。

就连跟女儿走在大街上,陈敏的目光也几乎一刻不停地在过往的路标、广告牌上游移。每遇见一个刚学过的单词,她就激动地指给女儿看,再念给她听。

被“鸡”之前 “英语渣”妈妈寸步难行

Anna是2018年来的纽约,那一年,陈敏也来待过一阵。彼时,她完全听不懂英语,人生地不熟,身边又没朋友,女儿白天上班,陈敏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家门口的几条街以内。更多的时候,她只是独自窝在屋里,抱着手机刷视频。

“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带老妈出门放个风,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我的压力。”Anna说,“老妈一个人待得太憋闷了,后来直接改签了航班,提前回国了。”

但今年,Anna明显感受到,妈妈的状态变了。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学英语带来的。这两个月,陈敏每周从周一到周四都独自乘地铁去上学,从布鲁克林经过19站坐到曼哈顿中国城附近。“‘Next stop is Canal Street’(下一站是运河街),我就等着听广播里报站说这句,我就知道该下车了。”

陈敏说,放学时,她偶尔还会去逛逛超市。“老妈她现在能自己出门了,可太给我省事了。”Anna发出感叹。

在陌生的城市,陈敏好像慢慢地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提起了兴趣。从前,她总是因为不懂英语而“屏蔽”外国人讲话。现在,邻居间每次简短闲聊她都会努力想要听懂,并用“broken English(蹩脚英语)”给予对方回应,哪怕是最简单的那种。

国内“鸡”父母首选

送去老年大学

后来,Anna把这些心得体会像小日记一样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没想到,这篇“反向鸡妈”的帖子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一位同在美国的网友留言,快50岁的母亲在社区大学读英语专业,还拿了全额奖学金,现在在国外很独立,交流不成问题,看电视也能听懂70%~80%。

不同于子女在国外“鸡”父母学英语,国内的子女们反“鸡”父母的路径出奇的一致——送他们去上老年大学的兴趣班。

就在上个月,阿娜(化名)一口气给老妈报了合唱团、太极和形体三个兴趣班。“只要她能认识人,愿意走出家门,有新的社交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阿娜说,这次休假回家她发现父母是“分开玩”的:爸爸总是出去下象棋,妈妈则几乎没有社交,每天只是捧着手机打发时间,经常深夜还在刷短视频。阿娜感到特别辛酸,于是,第二天,她就找到一家老年大学,亲手给妈妈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上紧了“发条”。

几乎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齐阿姨也被女儿小于(化名)安排上了老年大学的厨艺兴趣班。退休前,齐阿姨是一位教师,没承想,她还有机会再当一次学生。可才上了一节课,她就向女儿感慨:“当学生确实挺累的!”

无论如何,齐阿姨的生活总归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她开始购置各种厨具:破壁机、电饭煲,每天变着花样地研究新菜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