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正牌”活禽屠宰厂濒临关停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受私人屠宰点的冲击,投产近一年的福州定点活禽屠宰厂的设备几乎处于空转状态,企业入不敷出面临关停风险

定点屠宰厂内正在处理家禽

机器大多处在闲置、空转状态

N海都记者 文/图

民房中屠宰鸡、鸭、鹅、鸽子等,还帮忙加工,甚至提供配送服务……这是福州多个私人鸡鸭屠宰点的日常。

近日,海都报刊发了《记者夜访私人鸡鸭屠宰点》一文(详见6月17日A06版),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与讨论。有市民提出疑问,去年,位于闽侯县南通镇的定点屠宰厂启用后,这些私人鸡鸭屠宰点都要被关停,为何至今还能在运营,是部门不作为,还是另有他因?既然定点屠宰厂已投用,为何有人愿意选择私人鸡鸭屠宰点,这背后有何原因?对此,海都记者展开调查。

定点屠宰厂投产后,需依规停止私屠滥宰行为

据了解,去年,在闽侯县南通镇,福州民天集团活禽集中屠宰厂正式授牌投用。作为福州市首个活禽集中屠宰厂,其厂房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高自动化设备,生产设计量最高可达:鸡3000羽每小时,鸭2000羽每小时,日生产量可达4万~5万羽,还配备污水处理器等专业设备。宰杀好的鸡鸭通过冷链配送,可以满足福州主城区、福州高新区、闽侯县以及省内外的禽肉产品需求。

按照2021年福州市出台的《福州市活禽定点屠宰管理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该活禽定点屠宰厂建成投产后,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管委、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有关县(市)区立即依法停止辖区内活禽交易和私屠滥宰行为。

定点屠宰厂:设备空转近一年,面临关停风险

记者了解到,针对此情况,多位福州市人大代表日前也前往连江和闽侯南通进行走访调研,并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关于私宰点的数量,仅南通周边就有20多个。这些私宰点环境堪忧,也无法提供“白肉”产品合格证,给市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全造成隐患。

这些私宰点之所以“受欢迎”,福州民天集团活禽集中屠宰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定点屠宰厂前的家禽需要有兽医开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但目前市面上部分来自散户的活禽没有该证明,所以无法进入“正牌”屠宰厂进行宰杀,此类活禽就成为私宰点的客户。而且这些私宰点还提供“包接包送”等服务,即安排工作人员在门店外等,提货送去宰杀后还帮客户送货上门,且不查合格证……这些都让客户“难以拒绝”。

上述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言,因受私宰点的冲击,目前定点屠宰厂已面临关停的风险。据统计,福州活禽批发市场内的活禽日交易量达3万羽,但该厂从2022年6月试营业至今,日生产量仅有2000多羽,不到生产设计屠宰量的二十分之一,设备处于空转状态,诸多的费用已让企业入不敷出。

私宰点的鸡鸭来源不明,可能携带病毒流入餐桌

“虽然私宰点价格有优势,还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但背后潜藏的风险却十分可怕。”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宰杀鸡鸭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这些水需要排放,故而诸多私宰点会选择河边的平房,好将满是动物粪便等污物的水排入河中。

其次,在宰杀鸡鸭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内脏被掏出,不具有无公害处理机器的私宰点只能将内脏随意丢弃,这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有,私宰点的鸡鸭来源不明,在进入私宰点时不用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就能宰杀,宰杀后也不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就进入市场,这些肉品没有经过任何检验检疫,而且屠宰环境恶劣,可能存在微生物、寄生虫、动物疫病等生物性危害,以及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违禁药物等化学性危害。私宰肉经过非法加工流入市场后,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让人奇怪的是,既然相关实施办法出台已久,私宰现象为何仍会出现?福州的活禽屠宰市场能否彻底规范?海都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