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迎端午求安康 厝边一起做香囊

社区居民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囊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昨日,在泉州古城通政巷4号苏廷玉故居内,制香手艺人庄劲松和通政社区的30位厝边,用自制香料配方制作精美香囊,迎端午寄安康。

给娃系个香囊 防毒虫侵扰

下午4时许,记者在苏廷玉故居内见到,庄劲松正在介绍自己精心研制的香料配方,由十几味中草药糅合在一起的香料,取些放置掌心细闻,气味芳香、开窍醒神。

随后,厝边们在他的指导下,往香囊里一点点装香料,每个香囊要装15至20克,圆鼓鼓的。庄劲松说,这样的香料量,才足够发挥药效。

他告诉记者,这一次的香料配方,可不是传统的中药配比而成,它以百合花、金盏花的花瓣为主,加一些搅碎的柠檬干,还有迷迭香、薄荷、冰片、远志等中草药,既有安神功效,又能清热解毒。“端午要来了,这样的香料很适合炎炎夏日。”庄劲松说道。

“我孙女的睡眠不好,给她做个香囊,放在床头。”居民陈大爷说,自古以来,端午就有制作各种辟邪物的风俗,泉州人都会给家里的孩子们系一个香囊,防止毒虫侵扰,同时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制香原料多变 配比最关键

以前,制香的原材料十分简单,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青草药,庄劲松的奶奶会制香,他从小耳濡目染,还曾与奶奶共同制过香。

加之,家住西街开元寺旁小巷的他,附近就有许多老药铺,他在家只要推开窗,就能见到药师晒制中草药的场景,无形中也影响着他后来走向制香之路。

据介绍,制作一种香,从采集香料草药到制作完成,需要十多个步骤,其中,调试配比最为关键。但是由于气候、药性等的差异,古籍中记载的配比,大多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因此,庄劲松反复试验,调整配比,每一款香的诞生都经过几十次调试,方能达到他对于香的基本要求——“不呛鼻、不熏眼、闻久入喉不干涩”。

最近这些年,庄劲松沉迷于香料与草木的特性。如今,庄劲松研制的香料配方已达五六十种,他会用各种中草药拼配出香料,并将部分香料撞击碾碎作粉末,让迸发出的香味更持久和令人迷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