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甜咸之争落下帷幕、粽子不再一枝独秀、龙舟竞赛热火朝天……今年的端午节,传统文化魅力更浓,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节日乐趣。
端午节已不再是单纯的“粽子节”,而是丰富多彩的端午元素“大合唱”。从五彩缤纷的手绳,到精工细作的香囊,再到醇香绵柔的雄黄酒……越来越多和端午相关的传统文化产品或元素,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并点燃了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虚拟经济市场。
口味日益多元 价格老少咸宜
“再也不用为一口家乡味发愁了。以前端午节想吃上肉粽,要么自己做简易版,要么托亲朋好友邮寄。现在不仅电商购买方便快捷,线下实体店里也能买到。”在陕西省工作生活的浙江人吴芸说,自己是端午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最直观感受者。
“现在好多粽子礼盒都是咸甜口都有,和同事朋友交换着吃,大家各取所需,再也不会为口味高下‘争论不休’了。”吴芸所言非虚,某电商平台的粽子消费洞察数据显示,今年除了传统蜜枣、豆沙等馅料外,“南方口味”的肉粽子占比提升1.2倍,肉粽在北方的销量明显上升。
在口味日益多元化的同时,粽子价格也更加老少咸宜。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卖场,粽子既有经济实惠几元一个的,也有内含鲍鱼、黑猪肉等馅料的“高端货”。毋庸置疑,近年来,粽子已成为端午节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2023中国粽子行业消费与品牌现状白皮书》显示,端午节期间粽子消费人群达82.7%,2023年市场总量预计增幅在15%。
端午传统元素 增加网游趣味
“孩子从手机上看到龙舟赛,就一直吵着要去现场。我试着搜了下,还真有,这在我们北方,可算是新鲜事。第一次现场观看龙舟赛真的感觉很震撼。”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民周科说,在中卫市举办的宁夏第十六届运动会上,他和孩子第一次现场观看了龙舟赛。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全民运动意识不断增强,欢快喜庆、充满拼搏精神的“龙舟”已驶出江南,航向全国。
“可以说现在龙舟运动在国内已经没有了地域之分,当前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热火朝天举办各种龙舟赛事。”中国龙舟协会副主席孙平波说,近年来龙舟在北方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并依据北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得到了融合创新发展。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与端午节相关的艾叶、雄黄酒等品类已进入全面热销,比如,6月至今,五彩绳的销售量同比增长超11倍,16岁到25岁的年轻用户占比80%。
从事五彩绳等文创产品销售的张静说:“每一款都卖得很好。过去主要是长辈买给孩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买来戴,很时髦的。”
端午节也点燃了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虚拟经济市场。从结合游戏内容举办的各式各样的端午龙舟赛,到鼓励玩家通过游戏获取粽叶、香囊、粽子等道具来兑换礼品,再到富含端午元素的游戏皮肤、插画……多名游戏玩家表示,近年来日益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让网络游戏的趣味性更上一层楼。
端午假期没有回家的宁夏大学生陈瑞说:“我喜欢的好几款游戏都有端午节活动,这三天肯定会玩得很爽,哪里会‘孤独寂寞冷’。”
□观点
别让“瘦身令”悬了空
整治“天价”奢华粽子,要从需求端发力
今年端午节,也是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在去年8月15日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端午节。
新华社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天价”粽子现身市场,馅料名贵、包装奢华。为躲避监管,奢华粽子多由商超销售转向预约订制,由实物礼品变为虚拟礼券,并打价格“擦边球”搞组合销售。
不少销售人员表示,高端粽子礼盒“十有八九都是用来送礼的”。在电商平台热销礼盒的热门评价中,表示用来送人的不少。由此可见,粽子这一传统节庆食物,存在着沦为“人情粽”“办事粽”的倾向,均是“买者不吃、吃者不买”。
“天价”奢华粽子,显露出商家赤裸裸的逐利目的,不仅是对端午习俗的异化,扭曲了粽子原本承载的节日文化和情怀内涵,还是对淳朴民风的误导,对社会公德的挑战。如果任由“高价”食品在市场上横行,就会进一步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正所谓“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如果没有人购买“天价”奢华食品,就没有人生产与销售。由此来说,要防止“天价”奢华食品包藏“腐败馅”,既包括食品本身,也包括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的强化,以及廉政反腐制度的彻底落实。甚至可以说,相比食品本身而言,更需要从需求端发力,防止有人以传统习俗为外衣,进行隐蔽的人情交换、利益交换,导致权力滥用和制度废弃,以及公共利益受损、政府形象受损。
各地纪委、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反腐力度,将种种“天价”奢华食品,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用“天价”奢华食品进行利益输送与权力回报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同时,用过硬的规章制度约束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进一步压缩权力的寻租空间。当人们不再送礼拉关系,“天价”奢华食品就会失去市场需求,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