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人民日报
中央气象台 荔枝新闻
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如此炎热,是入伏了吗?
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哈尔滨比深圳还热 出现四年来首个高温日
6月26日14时10分左右,哈尔滨气温达到35.1℃,这是哈尔滨时隔4年的首个高温日。当日午后同时出现在我国“高温TOP10”榜单上的还有黑龙江的双鸭山市的宝清县(36.8℃)和大庆市的林甸县(36.5℃)。
据了解,哈尔滨作为我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从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截至2022年,只出现过47个高温日。上一次当地气温跨过35℃高温线还是2019年的5月24日。
微博网友们抱怨,哈尔滨居然比深圳还热,真是“离大谱”。
同样跻身高温榜单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的扎赉(lài)特旗,气温同样超过了35℃。中国气象频道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分析,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地出现高温,是因为大陆高压东移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 将迎新一轮40℃天气
6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在6月14日至18日,6月21日至24日,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达9.5天。加上6月27日至30日的高温天气,预计京津冀地区的整个6月高温日数有望突破同期纪录——12.1天。
2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23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监测显示,22日8时至16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4省份共有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6月27日至30日,预计京津冀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河北南部还会出现40℃以上的超高温天气,局地气温还有可能破极值。
“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较为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在增加。
今年7月11日 才开始正式入伏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表示,像三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天气变化,指导生活与生产,现如今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不管天气是否酷热难当,并不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
修立鹏介绍,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所以,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