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网
巴掌大的手机屏幕上,高考生与院士、各学院院长、名校招生办主任,以及实验室、高精尖设备、穿着白大褂做实验的师兄师姐,只相隔一个指尖。在新一代高考生眼中,大学正从《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上的几列代码编号,搬到无数个流动的抖音直播间里。过去,多数考生报志愿时,只能通过几本册子、高中老师、熟人、大学网站来了解院校信息。而如今,在抖音,他们只需要打开心仪院校招生办的直播间,就可以和一手信息“面对面”并即时互动了。
全家人翻看招生目录 不知道专业是干吗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抖音号@国科大的策划运营者吴宝俊,曾有10年的偏远地区高考招生经验,一些孩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每一年,他都跟着学校的老书记去家访,发现有学生家庭贫困,国科大会给予最大力量的资助。他总会碰到家庭困难而又成绩优异的孩子,在几十万考生里排名前几十,但所在地区物理环境的艰难也导致信息闭塞。
吴宝俊深知招生中存在的信息差。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大多数专业并不了解,全家人对着招生目录翻看,不知道上面写着的那么多专业到底是干吗的,每个专业将来的发展路线怎样,想要进入某个专业领域需要做怎样的准备。
这种有效信息的缺乏,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些迷茫。不少人随大流,追随被定义为“热门”的专业。然而这种盲目报考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让一些年轻人上了大学开始后悔。
“考生上大学选择错了专业,很有可能今后与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错过,除非退学重新参加高考。”他遇见过已考入名牌大学的考生决定退学重考,“非常可惜”。
因此,考生必须在填报志愿时,提前想清楚适合自己的专业到底是什么,并且一次性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了解各专业的情况,对于考生人生的选择至关重要。”吴宝俊说。
招生直播在线上被追捧 “铁粉”几乎每次都看
如何让年轻人了解那么多专业的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从三年前就开始尝试。他们开始在抖音进行招生直播,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了173场相关直播。哈工大招生办负责人介绍,传统的线下招生形式最多可承载1000人,线上直播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同时辐射上万人。据统计,该校招生类直播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场,甚至达到十几万人。
天津大学招生办主任助理孟子健提到,2020年暴发疫情之后,他们使用@天津大学招生办的抖音账号开始大量直播,一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三年下来,效果让他们惊喜。天津大学招生办做过统计,去年招进的近4800名学生四成以上都看过招生直播。
有高校招生办的老师注意到,一些“铁粉”几乎每次都看直播,在评论区持续互动,一直“追更”。还有些老师深受喜爱,变成了直播间的熟人、网红老师。
招生宣传形式在变 广度深度也要变了
直播,不仅是形式的简单转换,也塑造着新的交流方式。
天津大学招生办很重视和观众的互动,于是常留出较长的时间在线答疑。孟子健统计发现,答疑时的观看人数有时比老师讲PPT还多。于是,今年他们开始做主打“线上面对面唠嗑”的慢直播——主播没有固定的讲稿,观众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提问。
一开始,孟子健担心这种纯答疑的直播没人来看、主播有可能要干坐2小时,但刚直播到第二次,参与的学生主播就反映,问问题的人没间断过,为了回复全国家长的提问,学生们讲到嗓子发干。今年3月至4月,天津大学招生办每周都开一次慢直播,5月,他们集中进行院校宣讲,6月慢直播继续,计划每天都有一场。
移动端的直播在慢慢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多位招生老师都感受到,招生宣传形式在变,宣传的广度深度在变。
有老师记得,过去在现场,主要工作是把很多招生政策讲一遍,现在到现场之前,学生和家长可能已经听过这些政策了,要来求证、细化一下。过去,天津大学是分省市派出团队做招生宣传,今年,他们以学院为单位,向全国各地做宣讲,同时在直播间配备了解各省招生政策的答疑人员。
众多大学加入招生直播 让学生们“试读”大学
如今,众多大学纷纷加入到“直播带高校”的队伍中来,整个高考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诸多高校均在抖音开设了招生直播内容,累计超300场。
一些学校还将院士请来直播间,学者年龄大了,日常较为忙碌,让他们实地到很多高中作报告相对繁琐,现在他们来到直播间,讲座内容也被录制下来,有高中组织学生在家里拿手机看,也有的组织学生在报告厅统一观看。
直播的形式,也为高校老师利用网络持续科普提供了可能。在抖音,众多高校还开有多门优质公开课,从天文到地理,从实用学科到人文艺术,均能找到对应的内容。在未来的一个多月里,百所高校还将开设200余场国家精品课程,让学生们“试读”大学。
通过直播,一种新的信息公平正在实现。《2022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高校直播共21103场,场次同比提升46%,观看用户超9500万人。共有4位诺奖得主、45位院士、近400位教授在抖音传递知识。他们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第一次走到了更偏远地区的学生与家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