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梁展豪
随着暑假的临近,很多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夏令营。面对各类培训机构价格不菲的培训班、夏令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总结了6条消费贴士,提醒家长朋友要擦亮眼睛,理性看待,谨慎选择。
●“黑白名单”要关注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对外发布的公告,每年市教育局及各县(市)区教育局都会在校外培训机构年检结束后更新机构“黑白名单”,家长可关注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官网查询,选择白名单机构接受培训学习。
●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首先看证照是否齐全,其次看从事培训的教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证或职业技能证,另外再看收费是否公示上墙,明码标价。钱款一定要转到公示的资金监管账户。
●预付式消费需谨慎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周期短的课程。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只能提前收取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警惕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赠”等方式,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
●权威渠道购课销课
推荐使用教育部推出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进行购课、销课,这样安全有保障。
●夏令营要安全至上
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正规教育机构组织的夏令营。针对夏令营的安全性、教育性、专业性、主题内容及助教老师、生活老师、医务人员、安保人员的经验、资历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有条件的可到实地考察、对比。
●合同约定写仔细
在缴纳费用前,一定要签订正规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一定要白纸黑字写明所涉及的时间、课程、费用、退费条款、退费金额、退费方式等相关内容,越详细越好,并索取正规发票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