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6月29日,记者获悉,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泉州人才节”上,泉州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提到,力争到2025年,泉州全市技能人才规模超过115万人,培养100名技能领军人才,建设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100万人实现学历技能素质提升。
建设产教融合培育库
《若干措施》提出,泉州将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支持黎明职业大学争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泉州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福建技师学院石狮校区创建高水平的万人规模校区,鼓励发展民办技工院校。支持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政策互通互认,完成规定学分或课程的学生可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按规定享受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对认定为市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给予每家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
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
在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方面,支持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金融与新兴产业、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与工艺制品、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与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8+4”产业体系以及陶瓷、雕艺、藤铁、制香、茶醋等传统工艺产业的相关职业(工种)高级工及以上纳入泉州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鼓励各地开展紧缺急需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按规定上浮30%的培训补贴。推动建设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大力培育“乡村工匠”,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技艺。
《若干措施》同时明确实行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认定工作,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