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文 马俊杰/图
虽已进入暑假,昨日下午两点,福州市宦溪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却是人来人往。民乐声从音乐教室传来,窗口挤满了张望的老师与家长们。青年指挥家聂志勇有力抬手,一曲《红楼组曲》开场,10多个声部密切配合,时而低吟如涓涓细流,时而气势恢宏如黄河奔涌。
琵琶、中阮、竹笛、笙……多种乐器演奏的密切配合,震动着一间小小的乡村教室,也震动着听众们的心灵。
暑假公益培训
已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我有八年学习古筝的基础,在大学时转为学习中阮。已经算是有一点基础了,但今天与孩子们合作演奏,还是为他们的水平所惊叹。”来宦溪中心小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大手拉小手”专项行动的福建医科大学艺术团团员陈林莹赞叹道。她口中所称赞的孩子们,正是由宦溪中心小学、捷坂小学与宦溪中学的孩子们所组成的宦溪少年民族乐团。
这个成立于2019年的乡村少年民族乐团,由知名青年指挥家聂志勇、二胡演奏家詹闻一、林铭辉等十余位音乐界人士,联手宦溪镇洲洋村杨秀梅女士等文化志愿者,在三所学校中选拔学员组建成立。志愿者们从当年暑假开始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公益培训,四年来形成了包括视唱练耳基础准备、器乐教学、合奏训练在内的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经过老师们数年坚持不懈的常规教学和精心培育,乐团已具备在同龄同类团队中突出的演奏水平,并多次参与乡镇基层文化活动,今年3月5日更是走进了于山九日台音乐厅,少年们出色的演奏在社会大众间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乐团的诞生
源自音乐家们的一次乡村游
2019年初夏,聂志勇和詹闻一等音乐人来到宦溪镇降虎村游玩。群山、绿水、虫鸣、和风……美妙的大自然迸发出他们无限的音乐灵感。自然虽美,大山里的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却少,更别提学习乐器了。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由此想到,要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搞个民族乐团。说干就干,他们立刻联系了福州市宦溪中心小学、捷坂小学,组织有兴趣的孩子们上乐理课,选拔学员。
虽说是选拔,但其实并没有太多挑选的余地。懂音乐的家庭并不多,负担得起相关费用的家庭更少。只要学生愿意来,老师们就愿意教。两所小学的校长都很支持,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们也表示,不仅能免费学,上的还是大师课,这对山区里的孩子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从那时起,音乐和公益的美妙“音符”开始飘荡于宦溪的山野,将音乐的种子一点点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让孩子们在教材之外
有更宽广的音乐视野
“而今宦溪中心小学的学生里,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孩子参与我们的乐团。”乐团老师蒙威说。报名乐团的孩子会从最基础的乐理课开始学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筛选出合格且愿意加入的孩子加入乐团。他们对乐团的培养与发展投入了充分的热情,有时就连吃饭时,老师们都在讨论方案,希望能够让教学更科学、更高效。“山里的孩子们淳朴,对音乐有着更多专注与热爱。”热情淳朴的山里孩子,给这群公益音乐人带来了很多乐趣与惊喜。
社会团体曾捐赠给少年乐团大型的乐器,但小件的乐器,如长笛、琵琶等还是需要孩子们自己负担。这些乐器哪怕最便宜的,一件也需两三千元,对于有些家庭也算一笔大的支出。但在宦溪镇居民朱女士眼中,自小学起就加入乐团学习长笛的儿子,在音乐学习中变得更加自信,对于音乐也有着更丰富的探索欲。而今,升上宦溪中学的儿子依旧坚持在乐团中学习长笛,从儿时的喜爱到家人与学校的支持,朱女士希望儿子继续将长笛的梦想坚持下去。
在宦溪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雷小娟眼里,少年乐团的存在让孩子在教材之外有了更宽广的音乐视野。每一次孩子们外出巡演,她也会一同陪伴。雷小娟希望着,无论之后有没有继续沿着音乐道路走下去,乐团的经历都能成为这群孩子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