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夏季来临,新一轮健身潮不断掀起,健身小器械也再度成为消费热点,瑜伽垫、哑铃等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然而一些器械买回家后被丢在角落里“吃灰”,这其中不乏消费者冲动消费的自身原因。对此,健身专业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让市民在家可避免健身器材吃灰。
“买瑜伽垫跟着博主练,但太难了,还是放弃了”
“为保持活力、节约成本,我在网络平台关注很多健身博主,按照他们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居家运动。”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就开始和同事一起在家打卡健身,买了各种类型的“小而美”健身器材,花费近千元,工作之余,健身也成为同事间经常讨论的话题,但久而久之,运动热情逐渐退却,“每样东西买回来,可能就用过四五次,买瑜伽垫是为了跟练网上很火的‘美丽芭蕾’之类的操,但是做一套下来太难了,每次练身上就疼,最后还是放弃了”。
“夏天来了,健身就靠它了。”5月初,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新入的一款“运动神器”:健身瑜伽环,“才二十几元,就可以在家健身,帮助腿部塑形、拉伸和按摩,太实用了”。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瑜伽环便成了闲置物品,“躺”在张女士家里的一角,“看视频推荐又买了无绳跳绳,觉得比健身瑜伽环更好用”。
在淘宝平台,记者以“健身小器械”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常见的健身小器械有哑铃、瑜伽健身圈、拉力器、瑜伽垫等等。大多店铺的健身小器械月销量达到了一万件以上。但在评论中,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买了就是用了”——购买时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会练习很久,但实际上,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可使用率并不高,便闲置一旁。
别冲动消费,才能避免健身器材吃灰
那么,市民在家怎么避免健身器材吃灰?健身行业专业人士张先生认为,如今,受到居家健身热潮和各种社交平台“种草”等影响,近几年健身小器械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不少消费者只是冲动消费,导致一些器械买回家后被丢在角落里。
所以,避免健身器材吃灰,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是家居的布局,也就是家里面还有多少剩余的空间能利用,其次在合理空间里面购买合适的训练器。
当上述条件满足以后,便是自己为何健身,或者健身目的是什么,“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健身群体女性占比比较大,诉求比较简单,就是减肥”。张先生建议,此类运动要求不是很高情况下,可以购买跳绳、壶铃、杠铃片、小杠铃、弹力带、小踏板等小工具,基本不“吃灰”,如果热爱瑜伽又有一定家庭空间的人,只需要一个瑜伽垫就可以满足日常锻炼,无需购买过多的健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