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军事 上一版   

寒地变热土

北极军演加剧极地博弈

俄罗斯北极地区“三叶草”军事基地

参加“北极挑战-2023”的F-35战斗机

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驶离挪威海岸

N解放军报 中国国防报 新华社

“北极挑战-2023”联合军事演习日前在芬兰、挪威、瑞典3个北欧国家落下帷幕。这是今年欧洲举行的最大规模空中演习之一,来自14个国家的数千名官兵和约150架军机参演。演习由北约新成员国芬兰牵头组织,美国“福特”号航母也参与其中。专家指出,当前,美国加快与北欧国家、北约盟国的军事合作,加紧在北极地区的战略部署,极力渲染“大国竞争”,以争夺极地资源及战略优势,将使北极地区的安全态势更趋严峻。

极地军演指向鲜明

“北极挑战”演习始于2013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演习从5月29日持续至6月9日,规模堪称空前,除芬兰、挪威、瑞典3个北欧“东道主”国家外,还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比利时、瑞士、丹麦、捷克等11个北约国家的军队参加。今年4月刚刚加入北约的芬兰,牵头规划和领导此次演习。这也是芬兰入约后主导的首次演习,北约可借此向外界显示其对新成员的力挺。

“北极挑战-2023”演习主要在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北部地区进行,靠近北极圈和俄罗斯边境地带。空军演习的演练范围较大,参演军机在靠近俄领海领空的区域举行演练,俄在其“堡垒海域”巴伦支海的军事部署成为演习重点针对的目标之一。

演习模拟了空中侦察、机动、拦截、突击、支援等多种空战场景,多种型号战斗机、预警机、运输机和加油机等参加演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还派遣其最新型核动力航母“福特”号参演,这也是美航母65年来首度造访挪威。

美方此举意在“一石三鸟”:一是凸显其对北欧各国的支持和重视。二是在俄乌冲突陷入僵局之际,对俄罗斯形成新的威慑,分散和牵制俄军力部署。三是测试新航母及其舰载机在环北极海域气候环境中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促使故障不断的新航母尽快形成实战能力。

此次军演表明,北约正加强其在北欧及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向俄罗斯发起“挑战”的意味浓厚。

俄乌冲突影响外溢

俄乌冲突加剧了北极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北极处于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域交会点,俄在该地区与西方国家在地理上正面相接。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后,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定期会晤机制即告停摆。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与俄罗斯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会议、欧安组织等框架下的军事安全互信措施也相继中断。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管控机制已步入危险的“空窗期”,北极治理体系的震荡正蔓延至气候、科考、渔业等领域,这种“冰冷气氛”又反过来制约着北极军事沟通机制的恢复。

俄乌冲突持续并波及北极,北欧各国无法独善其身。对北欧各国而言,邻近的北极是关乎其军事安全、能源储备和经济发展等核心利益的首要战略方向。为应对北极形势,北欧各国纷纷加强军备,提高国防开支水平,出台新的军购及军力建设计划。囿于自身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有限,北欧各国提升域内域外安全合作的诉求高涨,除依托北欧防务合作框架深化危机应对协调外,还明确选边站队——身为北约成员国的挪威和冰岛公开延揽美军驻留,长期中立的芬兰和瑞典已经加入或正在积极谋求加入北约。

北极变局和北欧国家政策转向正中美国下怀。在强化“大国竞争”的安全理念指导下,拜登政府的北极战略进攻性更为明显。美国不仅积极推动芬兰加入北约,还幕后操纵包括丹麦在内的北欧四国组建联合空军,使之作为北约军事架构的分支力量,唯美国马首是瞻。

近期,除“北极挑战-2023”外,美国还主导北约在俄周边密集举行“欧洲捍卫者-2023”“军刀卫士-2023”“空中卫士-2023”等一系列大规模军演。从北极到东南欧,美国频频“拱火”,其逻辑和图谋一以贯之——既可增加对俄威慑筹码,还可深度绑定包括北欧国家在内的欧洲各国,使之成为美俄博弈的“棋子”。

竞争烈度势将提升

特殊的战略地位,正使昔日的寒冷冰原变为角逐热土。

北极地区拥有全球13%的石油、30%的天然气和25%的煤炭矿藏,还蕴藏丰富的金、银、金刚石等矿产和渔业、淡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北极航道是连接欧亚大陆与北美的最短航线,同时,北极是美俄彼此实施“盖顶”军事打击的最短路径。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在北极地区开辟航道、开采能源和部署军力正变得更加便利。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必争必稳之地。俄是地理意义上最大的北极国家,其80%以上的可燃气体和17%的石油储备均位于北极地区。去年7月,俄总统普京批准新版海洋学说,在俄海洋利益覆盖范围中,北极被列在首位。俄总理米舒斯京曾表示,由于受西方制裁,北极航运在俄对外经贸活动中的重要性上升。俄在北极地区拥有最发达的军事基础设施,极地武器装备研发也走在前列。近期,针对北约“北扩”和在北极地区军事活动日增,俄拟重建列宁格勒军区,扩充与芬兰邻近地区的军力集群,并开展警告性的巡逻和军演。

下一步,如瑞典加入北约,8个环北极国家将呈现“北约7国与俄罗斯对峙”的局面,没有任何域内国家可居间调停。

芬兰与俄罗斯边境距俄北方舰队母港摩尔曼斯克仅约200公里,距俄北极地区造船中心北德文斯克也不过500公里,接纳芬兰后的北约大大压缩了俄在北极地区的防御纵深。可以预见,未来北极地区安全竞争的烈度,乃至发生冲突的风险都会大幅提升。

□分析

加紧布局

美谋求“北极霸权”

美国的军事触角正不断伸向北极。2021年,美国与挪威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美国空军在挪威部署了4架B-1B战略轰炸机,实现了在北极地区的首次战略轰炸机部署。2022年,美国陆军重启驻扎在阿拉斯加的第11空降师,安排其专门从事北极作战任务。2023年初,美国空军首次将可携带核弹的F-35A战斗机部署至格陵兰岛图勒空军基地。该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北1200公里处,是美军全球最北端的军事基地。此外,美国还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开展多场极地军演。

在外交层面,美国极力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挪威奥斯陆参加北约外长会期间宣布,美国将在挪威的北极城市特罗姆瑟开设外交站点,该站点将成为美国在全球最北的外交驻扎点。今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任命了美国首位北极大使。2022年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北极战略与全球复原力办公室。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认为,美国在北极地区加强战略部署,主要有以下考虑:其一,无论从北极的战略位置还是资源蕴藏量上说,美国基于“大国竞争”思维,都不可能放弃这一战略要地;其二,当前各方围绕北极博弈日趋激烈,美国试图借机渲染所谓“竞争对手”的威胁,捆绑更多国家参与极地竞争,为自己造势;其三,北极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和巩固盟友关系网络,美国也将北极视为加强与盟友合作的重要平台。

拜登政府的新版北极战略强调,美国除大力增强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实力和存在外,还将加强与盟国和伙伴在北极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美国将保持“领导作用”。

“拜登政府上台后,强化同盟体系是其对外战略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指出,在北极地区,美国试图利用北约这一平台,加强与盟友伙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在北极博弈中建立起复合型的同盟网络。美国还试图带领其盟国在北极地区设立新机制、规则和程序,甚至制定排他性、歧视性标准,为特定国家参与北极事务设置障碍,以确立自身主导地位和“北极霸权”。

(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