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晚报
操作简单、小巧便携、5秒钟显示检测结果的家用血糖仪,成为很多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必需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家用血糖仪测量结果,虽然可以和医院测试存在一定误差,但是现在的结果太离谱。这样的家用血糖仪可信吗?
有创血糖仪:测量比医院高 试纸却不便宜
82岁的刘老爷子患有糖尿病。他买了一个有创血糖仪,但是测量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试了几天,10分钟内连续测三次,三次结果都不一样,忽高忽低。”他对记者说。
刘老爷子心里不踏实,揣上血糖仪到医院做静脉血检测。医院检测结果显示:血糖值为6.5毫摩尔/升。他马上拿家用血糖仪一测——7.6毫摩尔/升,高了1.1毫摩尔/升。
记者走访朝阳区、东城区等8家药店,发现采指尖血的家用血糖仪普遍售价较低,价格多为50至200元左右。不过,试纸价格却不便宜。由于试纸用量大、消耗快,有些老年人想购买其他更便宜的试纸替代,或者想反复使用试纸,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孟刘欢告诉记者,近三成的居民反映过血糖仪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其实,快速检测血糖的家用血糖仪与医院测量结果存在误差,是常见的情况。只要结果高低差在10%至15%范围内,都是符合认证审核的。
无创血糖仪:操作简单便捷 测量误差更大
近年来,宣称“不用扎针”、“糖友福音”的无创血糖仪异军突起。记者走访8家药店及在电商平台上了解到,无创血糖仪的价格跨度很大,有的售价为400元,有的高达3000元。
在北京东四十条附近一家药店,记者看到一款售价为499元的无创血糖仪。“如果是自己使用,普通的血糖仪就足够了;如果是送人,可以买这款无创血糖仪。”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无创血糖仪并不好卖,价格偏高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很多顾客反映无创血糖仪测量误差比采指尖血的家用血糖仪更大。记者注意到,很多消费者吐槽无创血糖仪的测量数据与医院相差较大,并质疑其功能。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晶告诉记者,无创血糖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探头,在皮肤表面通过细血管温度、红外线等进行非侵入性测量,难免受到患者放置传感器装置处的局部皮肤的影响,例如局部皮肤存在皮下组织水肿等情况,都有可能影响血糖测量的准确性。
专家:家用血糖仪别忘每年校准一次
既然测量存在误差,那么使用家用血糖仪的意义何在?
“家用血糖仪只能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不能代替医院的检测结果。”李晶说,相较于医院的专业检测,家用血糖仪有辅助的用途,比如,家用血糖仪普遍可在几秒钟内快速测量出血糖,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漏服误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等特殊情况下,能够帮助使用者及时监测血糖。同时,家用血糖仪可以定时、定点测量血糖,患者使用方便,也能为医生提供相对可靠的诊断参考。
“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糖测量的准确度,操作规范、流程正确是保证测量准确的前提。”孟刘欢表示,在家中测血糖采血前,应该尽量先保持平静10至15分钟。不宜在剧烈的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马上测量血糖。
家用血糖仪还应每年进行一次校准。李晶说,长期使用或更换新试纸后的血糖仪,准确度会有所偏差,即使是医院使用的血糖仪,每隔一段时间也应送往公司校准。而家用血糖仪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品牌、型号,拨打相关厂家售后热线,获取质控液自行校准,或前往血糖仪售后中心进行校准。
□新闻延伸
自测血氧哪个靠谱?
指夹式血氧仪、智能手表、运动手环、手机APP、测血氧小程序,这些在家可自测血氧饱和度的产品是否可靠?专家表示,这些产品检测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它们采用的是一项叫做光电容积描记的技术。通过发射以660nm的红色LED和880nm的红外LED为主的低强度红外光,观察监测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在含氧状态和非含氧状态下吸收红外光的状态会有不同的反射结果,通过皮下血管的光反射,计算出人体的血氧饱和度。
为了验证产品可靠度,专家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真人实测血氧饱和度。最为准确的是指夹式血氧仪,毕竟是专业的医用器材,但是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很多便宜的血氧仪只要几十元钱,质量堪忧,大家要认准大品牌,购买符合国标的产品。
智能手表、运动手环这类装置,虽然测量部位上较医用血氧仪有劣势,测量精度上有一定差距,但是光传感器硬件的升级和算法的迭代,差距也在逐渐变小,而且这类产品因为一直佩戴,实时监控,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手机APP和小程序使用起来几乎是无成本,但测试结果相对来说最不准确。
以上在家自测血氧的方法,其实都是作为参考,使用者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数值过低,就要立马就医。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