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鼓楼 打造“两会一员”新机制 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

在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介绍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市民代表

在杨桥河南社区,法务特派员为市民讲解法律知识

大凰山社区的市民代表携手开展文化艺术节,助力文化融合

N海都记者 刘文辉

通讯员 彭辉 谢赟星 文/图

怎么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社会治理要如何变得更加开放、多元?今年初以来,福州鼓楼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建立社会治理专家委员会、社会治理市民委员会以及法务特派员机制(简称“两会一员”),让“金点子”不断涌现,也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而随着“专家学者库”“群众智囊团”“法务特派员”三支队伍的壮大,无论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还是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等,一批又一批围绕民生、维护公共利益的合理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建强队伍 激励赋能

“我们的市民代表是由熟悉本辖区情况、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群众组成的。”走进洪山镇大凰山社区,党委书记黄冬打开“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只见在“赋权增效”板块中,一一记录着26名擅长于不同领域的热心居民及他们的联系方式。

“这一位在退休前担任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工程师,文笔很好,前阵子为我们写了一首‘社区之歌’;这位之前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当法官,经常帮忙调解社区里的矛盾……”黄冬说,社区市民委员会的组建,顺利打通了社会、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毛细血管”,为社区治理工作注入一剂“强心剂”。

而在鼓楼区,已吸纳1800名热心社会治理的市民代表,他们本着爱社区、爱家园的原则,围绕宜居家园、幸福康乐、志愿服务、文化融合、矛盾调解等5个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

不仅如此,与社会治理市民委员会一同深入基层治理的,还有社会治理专家委员会和法务特派员。

据鼓楼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从闽都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一流法治城区建设、数字鼓楼建设、海丝核心区金融中心建设等领域择优筛选出了70名专业素养较高的专家学者,还整合了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志愿者力量,在各社区汇聚500多名法律功底扎实的法务工作者。据统计,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各类服务5600余人次。

为了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鼓楼区还将政治激励、物质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比如建立积分制管理模式,让代表们凭积分兑换相应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我们还会在其中评选‘智囊团’‘金牌调解员’等,起到树典型、立样板的作用。”鼓楼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服务为民 幸福加码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福祉。随着“两会一员”机制的推行,居民的幸福感也不断“加码”。

“商业街区环境提升改造后亮堂了许多,功能也比以前更加丰富。”此前,位于洪山镇锦江社区的融侨锦江B区商业街顺利完成环境提升改造,让居民们耳目一新。

曾经发霉破损的墙面恢复洁净平整、脱落的过道吊顶焕然一新、堆放杂物的小广场摇身一变成为舒适的休憩区……商业街的“脱胎换骨”归功于锦江社区市民委员会议事平台的不懈努力。

此次改造项目负责人陈东正是锦江社区市民委员会代表之一,在项目改造进程中,他既是“智囊团”又是“执行军”,他表示:“身为社区的一员,我更加了解大家的诉求,也能更好地充当居民与施工方的‘沟通桥梁’,保障改造项目圆满完成。”

而在华大街道思儿亭社区,法务特派员的介入则化解了小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原来,家住在融侨路附近的业主陈先生养了一只边牧犬,时常不停喊叫,受到邻居的投诉,而陈先生不予理会。邻居见反映无效,分别通过深夜播放蹦迪音乐、敲击锅碗瓢盆等方式来反击,而这种行为却引起了更大的扰民,也激发了整个小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了解情况后,我们组织法务特派员、市民委员会代表、民警和多方当事人召开了一场调解会。”思儿亭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调解会上,律师通过讲解扰民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进行了教育,市民委员会的代表也纷纷开导双方,既讲道理、又谈感情,从而及时化解了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各展所长 共解民忧

为民服务的“实干家”打好多元联动的“组合拳”——随着三支队伍的不断增强,鼓楼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专业化和法治化程度也持续加深。

对此,扎根在杨桥河南社区6年的社区党委书记陈丽深有体会:“之前辖区里也有居民志愿者,不过比较零散,许多问题需要社区来帮忙协调,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而得益于“两会一员”机制,社区的工作不仅更好做了,也做得更好了。此前,杨桥河南社区就顺利解决了“楼栋亮灯”问题。

原来,河南新村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随着市政部门“电源排查”工作的开展,彻底断了河南新村的公用电输入电源,小区彻底陷入了黑暗。居民出行不便,又不愿意分担独立电表的公摊费用,意见颇多。

对此,社区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并制定方案,法务特派员宣传讲解《民法典》中公摊水电费的标准,市民代表入户动员居民签署“电费缴交意愿书”……目前,河南新村37座居民已全体同意分担后期公用电费。

如今,在鼓楼区,像这样“多治融合”化解难题的案例越来越多,“解忧大联盟”的力量也越来越充实,大家凝聚在一起,有了更多的“好声音”“好做法”。

“为了实现信息互通和高效化解,我们还在线上‘鼓楼智脑’和‘鼓楼社区幸福通’平台开通了‘两会一员’专区。”鼓楼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三支队伍的有机融合,“线上+线下”齐发力,让“两会一员”机制在全域激发出“1+1+1>3”的治理效能。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