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船故里 展示海丝文化

泉港举办福船文化节,纪念郑和下西洋618周年,讲述世遗泉州千年海洋商贸故事

《船承千年》沉浸式演出

市民观看福船展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绚丽烟花秀、400多架无人机表演、《船承千年》沉浸式演出、“福传泉港”个性化邮票发布……7月24日,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泉港,纪念郑和下西洋618周年、泉州市申遗成功两周年暨“福船故里·海丝扬帆”福船文化节正式启动,为市民朋友讲述世遗泉州千年海洋商贸故事,感受福船制造技艺魅力。

400多架无人机 化作巨型画卷

24日晚,泉港区锦绣广场前,人潮如织,许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赴这场福船盛宴。活动现场为市民游客精心策划了一场“梦回宋元,泉港好物展”,集中展销“泉港老字号”、国潮特色商品、旅游伴手礼、文创产品等,让大家在欣赏视听盛宴之余,一站式品鉴“泉港好物”。

当晚7时许,活动伊始,一场璀璨绚丽的烟花秀映入眼帘,唯美而浪漫,令人赞叹不已。“这是一个有关福船的故事,承载着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历史……”随后,400多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漫天“星光”倏而化作巨型画卷在夜空中铺开,大家共享这光影交织的视觉艺术。天幕中出现了巍峨高耸的笔架山、气势恢宏的黄素石楼、侨乡古韵的南洋楼、天空之境山腰盐场、地标景观玉笏朝天、海商聚落土坑古民居、最美渔村惠屿岛、海国航标圭峰塔等,展示了积淀深厚的海丝文化、异彩纷呈的非遗、历史悠久的福文化。

在随后的《船承千年》大型沉浸式表演中,现场观众还“登上”了福船、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泉港传承千年的福船制造技艺和泉州人在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奋斗精神。

据介绍,“福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流载体,尤其是古代泉州造船人以“水密隔舱”制造技艺及圭峰黄氏造船世家独具匠心的“黑舶五青案”船型在海上丝路最为耀眼。早在2014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项目)名录,泉港制作的“福船”模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并被永久收藏。201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泉港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称号。泉港曾以精湛的福船制造技艺,为泉州宋元时期海洋贸易的繁盛发挥积极作用。

连续三天展演 共享文化盛宴

此次福船文化节,三天里在锦绣广场陆续举办“声动泉港”演唱会、“曲韵泉港”戏曲展演、“舞动泉港”舞蹈展演,让市民游客共享文化盛宴。

为弘扬泉港非遗传承,进一步展示泉港福船“安澜海国,福传泉港”形象,“福传泉港”个性化邮票正式发布。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邮票由两位知名国家邮票设计师设计和绘制,既展示泉港水密隔舱福船独特的“十二生肖”亮点,又融入福文化和泉港特色人文景观。

“个性化邮票以《福传泉港》主题表现‘福船’‘福文化’与泉港的密切联系,将‘福船’‘福文化’‘海丝文化’相关元素纳入邮票设计中,是对泉港自古商贸鼎盛、人文荟萃、薪传不息的一份礼赞,传达了‘福船出港,福传泉港’的美好寓意。”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为进一步了解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汇聚泉港乡土精神力量,泉港区还将编撰出版《福建乡土》——泉港专刊,展示泉港历史沿革、非遗项目、名胜古迹、传统曲艺、华侨商帮的前世今生。为更好展示泉港滨海城市宜居住、宜养生、宜长寿、宜发展的魅力,同时组织编撰《福寿泉港——人文历史厚重的海港新城》,目前已有两批30多位作家学者参与。

“今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18周年、泉州市申遗成功两周年,希望能以海洋为介,文化为媒,搭建更多海洋文化合作交流平台,开展深层次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出去,展示泉州世遗之美、奋斗之美、国潮之美、烟火之美,持续擦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上述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