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 董加固/图
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升泉州在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影响力,泉州昨日举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10家文物保护工程资质企业及非遗传承人参展,上百件作品展出,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参观,纷纷感叹匠人们的“鬼斧神工”。
热爱闽南红砖文化
潜心研学砖雕非遗手工技艺
昨日上午,记者前往探展,在泉州府文庙崇圣祠广场见到,此次技艺展的展陈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活态展示,主要是参展单位或非遗传承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展”实物代表作品,并在现场活态展示制作技艺(现场制作);第二部分则为静态陈列展示,含企业或非遗传承人的简介、经典作品图片及介绍、参展项目制作工艺流程介绍及照片。
“这是我最新创作的红砖作品《安平桥》和《燕尾脊》,自己感觉比较满意。”1980年出生的伍建东,正在展位上陈列自己的11件作品,他是福建省手工艺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国家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他告诉记者,自己对闽南红砖文化十分热爱,过去10多年来辗转闽南各地,到处寻访古厝老砖雕,拜访传统手艺人,潜心研学闽南砖雕非遗手工技艺。而与其他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在继承传统闽南手工砖雕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思维,将闽南手工砖雕融入到各种生活文化中,将百年古红砖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赋予砖雕新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
为更好推广闽南红砖文化,伍建东设立闽南红砖文化展馆进行公益展示,展馆内陈列了明清时期红砖构件200余件、砖雕20余幅,现代的红砖雕刻作品30余幅。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探访古厝老砖雕,对红砖古厝中经岁月侵蚀风化、脱落、损坏的老砖雕,通过影像数据采集等方式保存归档;选用老红砖,以古法传统纯手工雕刻,将老砖雕复刻新品呈现于世。在此基础上,他还学习拍摄、剪辑短视频,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提高闽南红砖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让大众欣赏、了解传统红砖雕刻创作的过程,将闽南红砖文化向外推广,延续闽南砖雕的生命力。
投身灰塑彩绘堆剪
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由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石作、油漆作、彩画、堆剪作等工种组成的,以‘皇宫起’为主要民居建筑形式和宫庙建筑的一种传统建筑营造技艺……”61岁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堆剪)非遗传承人林明芳在展位上向记者介绍道。
林明芳高中毕业后,就投身到这项技艺里,从1980年起,从事侨建古建的灰塑彩绘堆剪工作,期间参与或独立修缮泉州天后宫、开元寺、花桥慈济宫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古迹达几十座(处)。1989至1993年开元寺修缮期间,林明芳还得到来泉指导修缮工作的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仙洲的赞赏和奖励。
“1996年底,我被多个南洋华侨宗教团体聘请,长期带队前往新马泰及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寺庙修建及景观营造工作,直到2015年才回来泉州。”林明芳说道。
此次参展,他感触颇深,原来有很多市民游客对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十分感兴趣,向他请教学习。在传承这条路上,林明芳也一直毫无保留,现受聘为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古建筑修缮专业讲师,被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聘任为园林古建研究员,2023年5月份被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聘请为校非遗文化园区建设特聘教授。
据悉,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也是泉州文物保护的重要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传播于泉州、漳州、厦门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类别:传统技艺);2009年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子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