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字艺
梁展豪 毛朝青 文/图
台风之后,福州马上开启了“升温模式”,火辣辣的太阳又上岗了,市民步行、非机动车出行途中,尤其是在路口等待红绿灯时,常常会受到高温“烤验”。路过福州华林路五四路口的市民这两天发现,靠经贸会展中心一侧的“安全岛”(渠化岛)上撑起了一个巨大的遮阳棚,把整个安全岛都覆盖了。烈日下,不少市民躲在“巨伞”下,纷纷打量和议论着这个大家伙。
走进遮阳棚 明显感觉凉快了
记者获悉,遮阳棚是为避免市民在路口等红绿灯时被太阳暴晒而制立的。此前,记者观察到,由于“安全岛”附近的树木树冠较小,因此能够产生的绿荫范围十分有限,不少市民不得不扎堆挤在小小的树荫底下躲避阳光。
2日13:40左右,记者来到该路口。根据天气软件显示,此时福州气温为35℃。记者拿出温度计测量,在华林路未安装遮阳棚一侧,温度显示为39℃。当记者走进遮阳棚时,明显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由于大部分阳光被遮阳棚遮挡,一进入遮阳棚,就能明显感觉到凉快不少,此时温度计中的温度也下降显示为37℃。
“这太好了,以前到了夏天,电动车和行人在等待红绿灯时无处躲避烈日,现在可以在大棚下暂避了。”“前一阵子,福州太阳很大,很多骑电动车的市民都会挤在窄小的非机动车道边,在行道树下躲太阳,这样影响了右转电动车的通行,导致电动车行驶缓慢,给市民造成不便。现在好了,这里的电动车道又恢复畅通了。”对这一新立起来的“巨伞”,路过的市民纷纷点赞。
市民很期待 请各路口“抄作业”
目前,遮阳棚已经完成了五四路华林路口四个方向两处渠化岛的初步建设,现场已经支撑起“骨架”,宛如一个人造树冠,所建范围能够覆盖“安全岛”大部分区域。
“建议其他路口也把遮阳棚建起来。”“绿荫少的路口和非机动车道,都应该来‘抄作业’。”当记者问及市民关于建设遮阳棚的感受时,现场路过的市民纷纷表示期待。
通过查询现场设立的工程告示牌,记者联系上了工程负责人刘工。他告诉记者,按照原定计划,遮阳棚本来是在上周完工,但由于台风影响,不得不暂时停止施工。剩下的工程,预计会在未来三天左右完工。
记者了解到,华林路五四路口遮阳棚的新建工程是福州市的先行试点,等完成综合评估的可行性后,考虑逐步推广。
□他山之石
既遮阳又挡雨
各地“建棚立伞”
记者注意到,全国不少城市在高温天气下设置了遮阳棚。其中,浙江省绍兴市从2014年开始就在市区9个主要路口试点推出了29个固定式遮阳棚,该款遮阳棚改立柱式结构为斜拉悬挂式设计,不占用非机动车道路面,对骑车的市民来说也更安全。
在陕西省西安市华美十字路口的“安全岛”设置有景观亭,景观亭由古纹饰勾边的棚顶覆盖、黑色栅栏式立柱支撑,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路口时,可在此驻足等候,遮阳避雨。
为提高群众在高温、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安徽省住建厅于2022年印发了《城市交通路口安装遮阳(雨)棚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按照“统筹规划、应建尽建”和“急用先建、易建快建”的原则,在城市(含县城)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非机动车道和行人等候区安装遮阳(雨)棚,为等红灯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遮阳挡雨,改善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022年7月,安徽省内14个地市在当地交通路口动工安装遮阳(雨)棚。其中,六安市2021年就已先后在当地13个路口设置了33处遮阳棚,2022年又在主城区11个驻留岛式交通路口,规划建设39处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候区遮阳棚。
(新安晚报 西安晚报 潇湘晨报)
□讲述
路口装了遮阳棚
守法率明显提高
2019年7月,天津公安交管部门在河北大街与三条石大街交口四个路口非机动车等候区设置了白色的遮阳棚。该举措不仅让获益市民纷纷点赞,也大大提高了路口非机动车守法率。此后,公安交管部门在当地其他路口也增设了遮阳棚。
“在棚子下面真是凉快不少,要是太阳晒着等红灯肯定着急,但凉快着等就不会着急了。”市民闫大爷说。
李女士也表示“遮阳棚挺人性化的,里面和外面温度感觉能差五度,这要是没有这个棚子,可能有人嫌热早闯红灯过去了,现在都能自觉停下来。希望这样人性化的设施能越来越多”。
河北大街与三条石大街交口作为红桥区前往南开、河北区等处的重要交通枢纽,日常过境车流量很大,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非常明显。交管部门在日常疏导中发现“为躲阴凉”而引发的闯红灯或越线停车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加之汽车尾气排放导致路口温度极高,由于大部分路口区域没有树木遮挡,常有越过停车线在阴凉处等候或趁车少的时候强行闯灯的情况。一线执勤民警介绍,安装遮阳棚后,路口非机动车守法率明显提高。
(天津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