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近日,在泉州惠安县涂寨镇瑞东村,全省首个以烈士名字命名、退役军人出资的村级拥军奖学基金会——卢明堂烈士拥军奖学基金会成立,并举行了首届奖励金颁发仪式,对部分优秀应征入伍青年、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据悉,该基金会由卢明堂烈士的侄儿、退休老军医卢昆林资助设立,他每年从退休金中捐资5万元,连续5年总共25万元。
善举的背后,隐藏着一家两代人牺牲奉献的革命故事。
英勇牺牲时,大伯年仅26岁
卢昆林介绍,他的大伯卢明堂,1910年出生于涂寨乡赤埕祠堂村(现“涂寨镇瑞东村”)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秋考入惠安县中,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共产党员,次年被选为惠安县学联会宣传委员。
1929年9月,中共惠安中学支部成立,卢明堂当选党支部书记。尔后,他在学校接二连三地发动“反捐税、反贪污、反腐败”学生运动,有力地推动全县“五抗”斗争的开展。1930年,党组织的“惠安暴动”失败后,上级党组织把他转移到晋江一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2年春,卢明堂奉命调任共青团惠安县委委员,在家乡开办群策小学,以小学作为交通站和工作据点,从事革命活动。
1935年初,中共厦门市委委派卢明堂为中共晋南特委书记、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特派员,往来于晋江、南安一带,为革命奔走。
1936年初,他的身份暴露,处境十分困难,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危险。当时有同志建议他去安南永边区工作,他却坚定地说:“干革命哪能怕危险?组织已决定,刀山也得上!”未几,由于叛徒的出卖,当年6月4日在南安下慕村被国民党反动军队逮捕。
反动派对卢明堂施尽一切威胁利诱手段及严刑拷打,企图逼他提供党的秘密及我地下党名单。但他宁死不屈,视革命利益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6月13日,他在永春西校场英勇就义,时年26岁。
为家乡赓续红色基因
“我自己也是一名有着42年军龄的‘两参’退役老兵(‘两参’退役人员是指参战退役人员和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卢昆林说,不但大伯参加革命,继父刘贻传也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在上辈人红色血脉的熏陶下,卢昆林1976年应征入伍,后来成了一名军医,2017年光荣退役前是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革命前辈拿命来换新时代,我做点事情微不足道。”卢昆林表示,成立基金会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家乡年轻的学子赓续红色基因,也是为了传承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
据了解,“卢明堂拥军奖学金”奖励范围主要是瑞东村品学兼优的学子和踊跃应征入伍的优秀现役军人等。
“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先烈而自豪。”今年受到基金会表彰的优秀学子卢睿说道。
(文中部分文史资料来源于惠安县委史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