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福建日报 文/图
日前,在福州永泰县白云乡,被誉为“超级蓄电池”的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全部4台机组每天从早到晚基本都在满负荷发电。从去年8月的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到如今的4台机组全部投产,这个总投资达67亿元的项目进展如此之快,离不开我省绿色产业贷款的助力。
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6.4%、绿色产业贷款同比增长48.7%、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52.3%、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比人民币各项贷款高16.4个百分点……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福建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我省存贷款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今年我省信贷资金持续增多,并加速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说明经济企稳信号在加强,动能在进一步恢复,对提振市场信心有一定作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单小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项目投资压力大
绿色信贷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3月,4台机组全部投产,每天可满负荷发电6个小时720万千瓦时,相当于近百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每年可发清洁电能约12亿千瓦时,碳减排成效显著,还为当地带来2亿元税收。”永泰抽蓄公司副总经理钟斌说。
这个“超级蓄电池”总投资达67亿元,由福建投资集团自主建设和运营。“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压力大,资金保障是关键。”钟斌告诉记者,国开行福建分行为项目提供授信近55亿元,并积极争取清洁能源专项贷款等,大幅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到目前,已累计为项目发放各类贷款20亿元。
绿色信贷,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转型的强劲动能。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7571.85亿元,同比增长48.7%;上半年增加1474.29亿元,同比多增519.86亿元。
资金加速流向的,还有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现“增量扩面降价”:6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60.97亿元,同比增长18.5%;企业获贷率达52.3%,比年初高2.4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4.28%,比年初下降14个基点。
资金是如何做到定向支持的?“科技创新、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央行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福建特色的技改贷、科技贷等政策性优惠贷款产品,不但有额度支持,还要求利率优惠,同时还有财政贴息的手段,确保资金能定向流向需要支持的领域。”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负责人说。
力挺制造业
全省制造业贷款增速为近十年新高
在泉州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南山片区,省重点项目、佳化化学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通过对现有工艺的改进和升级,降低单位能耗,缩短产品的反应周期,明年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45亿元。”佳化公司项目经理常帅说。
该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8月1日,根据建设进度,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为项目发放了今年第4笔贷款490万元,今年以来已为该项目提供2114万元的资金支持。
数字显示,6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1.5%,增速为近十年来新高,比上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制造业贷款增加1248.43亿元。
高增长的背后,是各方的持续发力。记者从省金融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已对接省发改委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170个,融资金额306亿元;对接省工信厅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0个,融资金额501亿元。上半年,367个省重点技改项目获得技改贷209亿元,预计拉动技改投资约471亿元。
精准“滴灌”民营小微
首期100亿元专项贷款全部完成投放
“5月份,随着电商规模的扩大,鞋子和鞋材订单大增,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正好省里推出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我们申请后,很快获得晋江农商银行720万元贷款,年利率仅3.15%,大大节省了资金成本。”11日,世成(福建)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庄永清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出口已超千万美元,全年有望超3000万美元。”
今年5月,我省设立首期10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开拓市场。上月,百亿资金已全部完成投放,惠及企业6000余家。
民营和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也是精准支持的重中之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福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支持稳增长扩就业的通知》,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
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增信、分险作用,上半年,我省新增融资担保额275.50亿元,共为16.52万户(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交出不俗成绩单: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6.1%;授信户数达218.54万户,比年初增加24.17万户;贷款利率4.2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