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音频视频网站的迅猛发展,很多APP上的部分内容和服务只为会员提供,大量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开通会员。而“自动续费”成为他们频频遭遇的一个消费陷阱。
7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再次强调将重点整治用户反映突出的欺骗误导下载、强制自动续费等痛点问题。
一分钱体验会员?涉嫌消费欺诈!
今年7月,江苏无锡的消费者李先生在视频平台“Bilibili”(下文简称“B站”)上看到了一个1元开通2天会员的体验活动,用支付宝支付还可以再减0.99元,也就是相当于花1分钱体验两天会员。
本以为可以“薅羊毛”的李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套路”了:两天后,李先生收到了一条扣款15元的账单信息,账单详情是哔哩哔哩大会员自动续费的服务。李先生致电询问B站客服后才知道,这个“1分钱体验会员”的活动是和自动续费捆绑在一起的。
李先生对这种隐性捆绑销售行为很是不满,并希望能够退回自己这15元的自动续费款项。可无论李先生打多少次电话,客服都刻意回避1元钱体验活动和自动续费捆绑在一起的事实,退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B站网页上明明写着可随时取消自动续费,为什么到了消费者想退款时,B站的客服却说不能退款呢?针对平台这样的做法,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19条明确规定,销售商品的时候,不得捆绑,不能够事先替消费者做出一个默认的选择,这个是违法的。”
另外,B站的1元体验活动页面并没有明确的自动续费的提示,只是在支付宝付款界面上出现自动续费字样,字号小、颜色浅,岳屾山律师认为B站的这种行为没有尽到一个显著的提示告知的义务,涉嫌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卸载软件后仍在“续费” 用户退款却被“踢皮球”
2022年12月,贵州贵阳的消费者赵女士在字节跳动旗下的剪映APP上,通过抖音钱包付款19元开通了首月会员。赵女士使用该软件不到一个月就卸载了,可直到今年7月她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扣了7个月的连续包月会员费,每月扣除25元,共计175元。
这期间赵女士一直没有再下载使用剪映软件,但是却被强制收取连续包月的费用,而且赵女士一直没有接收到任何通知。赵女士联系上剪映的客服要求退款。但客服却以“虚拟产品”为由拒绝退款。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赵女士拨打了字节跳动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客服称每个月扣款前5天在剪映APP内会有站内提醒。可是赵女士早在七个月前就已经卸载了剪映软件,站内提醒她根本接收不到。她感叹,要是自己3年、5年才发现这个问题,估计要扣3年、5年的费用。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让赵女士联系剪映APP退款,而剪映APP客服则告知她退款还是要找抖音,双方踢来踢去、互相推诿,用固定的流程、话术,甚至是推来推去的甩锅战术来回避赵女士提出的关键问题。
与赵女士的经历类似,浙江杭州的消费者王女士也遇到过“没有收到自动续费提醒”的情况。今年5月,她在B站花费138元开通了“大航海会员”服务。此后,她每个月只收到扣款短信,始终没接到自动续费的提醒。联系了客服才知道,原来B站只是在站内发送了一条消息进行提醒,但是对于不打开、不登录B站的人来说,这条消息根本没有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王女士所收到的B站发来的提醒,都是平台在凌晨发出的。
对上述两位消费者遭遇的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表示:“我们并不认为经营者尽到了告知义务,那么也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芦云还指出,平台在半夜两点、三点通过站内发送的续费提醒内容,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商家这样的行为没有做到有效告知。在司法实践中,并不以经营者发出消息作为一种有效条件,而是以能够有效告知消费者,有效送达消费者作为判断依据。
APP“自动续费”少点套路!
APP自动续费,顾名思义就是用户购买一次服务后,系统自动为后续服务进行按月扣款。诚然,不少商家对该服务内容的解释,都倾向于为了简化用户按月续费的个人操作,以此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体验。但从不少用户的实际反馈来看,“自动续费”套路重重,尤其是想要取消更是难上加难。
客观来讲,用户作为消费者,“自动续费”的选择权必然应该掌握在用户手中。然而,长期以来,部分APP利用技术壁垒,在“自动续费”取消过程中,和用户玩起了“捉迷藏”。有的APP一旦开通会员,就会直接链接自动续费;有的APP想要取消自动续费服务,却遇到操作隐蔽、步骤烦琐等新问题;甚至,有的APP根本没有设置“自动续费”取消功能……总之,让用户成为会员只需要“一键操作”,但若想关闭自动续费,却如西天取经一般,要经历重重难关。
鉴于“自动续费”给用户带来的诸多负面体验,有关部门已经从多方展开积极行动,对APP“自动续费”服务进行规范。例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服务运营方应当以显著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自动续费的及时提醒。从用户角度出发,这些提醒短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取消操作环节,多个界面链接的层层跳转,令触网较深的青年人都为之皱眉,更何况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群体。
在此背景下,如何给“自动续费”的操作端口减负,还需各方进一步探索。一方面,平台当立足“内容至上”的发展核心。在内容付费的大环境下,部分免费内容,因其内容质量上乘,往往能吸引观众“投币”“打赏”。因此,与其靠“自动续费”“割韭菜”,不如充分尊重用户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选择权交还到用户手中。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以此严罚、重罚倒逼平台对“自动续费”的相关收益进行割舍,从而促进互联网生态的良性发展。
(综合央视财经、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