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啥带娃神器?古代娃又有啥玩具?……这些问题,从文物里可以找到答案。
现在看娃有围栏,过去用“拴孩石”
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有一个高不过30厘米的小石狮子,这其实是一件清代民间常见的育婴用具,名叫“拴孩石”。
现代妈妈常用围栏围出一块让孩子玩耍的小天地,把孩子放在其中,自己就能同时兼顾其他事情。而过去,当家里的大人们忙着劳作无暇照顾婴儿时,为了保证婴儿的人身安全,便把“拴孩石”摆在床头,将它与娃娃拴在一起。“拴孩石”以狮子为常见造型,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神兽之一,“拴孩石”既保证婴儿不会滚下床,又能让孩子有个“狮子”朋友,逗趣又“避邪”。
除了“拴孩石”,过去的“带娃神器”还有不少,比如站桶、摇桶等,堪比现在大家用的各种摇椅、推车。
这个“遛娃神器”
清代就有了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遛娃的妈:孩子在这头,妈妈在那头,一根牵引绳就能轻松带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遛娃神器”清代就有了。
清代的《出游图轴》里,描绘了母子三人出游的场景,母亲一边看着这个娃,另一边还要用“遛娃神器”牵好那个娃。
“推枣磨”你玩过吗?
在古代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婴戏图,描述了古代孩童的快乐生活,里面就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玩具。其中,宋代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中,两个憨态可掬的儿童,正趴在圆墩上玩着一种叫“推枣磨”的游戏,玩具是自制的:一枚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另用一根细竹篾,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篾小心翼翼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这可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游戏。
宋元时期
就有滑滑梯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婴戏图》,为我国元代画家作品。图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上方那个巨大的木制滑梯,四名孩子正在玩滑梯。这一图像史料证实,早在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儿童玩耍的滑梯设施。
宋代流行老爸带娃?
《清明上河图》里男女带娃比例11∶5
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在细节处透露着宋代开封人民的生活点滴。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从图中关注到一个问题——“谁来带小孩”?
据他介绍,《清明上河图》一共有24个孩子出现,有自己玩的,更多是被家长带的,其中被男性带的孩子一共有11个,女性带孩子的只有5个,另外8个孩子有在护城河旁边的,有自己玩的,还有听说书的等。
男性带孩子在北宋为什么这么普遍?在苏升乾看来,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分心,可能会转移注意力,北宋时期由男性带孩子上街,是比较符合对孩子安全性考虑的。
(综合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央视、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