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新建厦门北站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

作为福厦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新建厦门北站正进行最后的装饰收尾,智能化是该站的亮点之一

在换乘中心中央区域,安装了中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

候车大厅内,用于增强空调制冷效果的“风岛”

N福建日报 文/图 科技日报

8月18日,记者从中铁建设集团了解到,新建厦门北站的内外装修、机电安装等工作均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收尾和新老站房连接处融合改造等品质提升工作,预计将于9月底投入使用。

新建厦门北站是福厦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站台总规模达到13台27线,投用后年旅客发送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是现在的2.8倍。

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后

新、老站房将并场运行

新建福厦高铁厦门北站位于既有厦门北站的北侧。从高空俯瞰,56米的屋面弯弧半径、四条150米长的“燕尾脊”共同构成了一座“海上鹭岛花园”。450余名建设者正在为新建厦门北站进行最后的装饰收尾工作。

作为中国高铁站城融合4.0时代新旧站房并场的标志性工程,新建厦门北站已展露新姿。

走进新建厦门北站2万多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四段式海浪流线双曲造型吊顶大气而灵动,象征着厦门的“海丝文化”;6根托举起7423吨重的钢屋盖穹顶的“开花柱”造型则源于厦门市树凤凰木;上千个可分组控制的灯具正在亮灯测试;三组用于采光的椭圆天窗和大厅两侧的玻璃幕墙让室内多面通透……为了进一步凸显闽南文化特色,站房内还通过主题匾额、艺术浮雕壁画等多种形式,融入了厦门二十名景、三角梅等厦门文化元素,充分营造城市文化会客厅氛围。

新建福厦高铁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9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新建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后,新、老厦门北站房将并场运行。”中铁建设厦门北站项目负责人耿彬说。

15种智能设备投入应用,大大缩短工期

“北有京张,南有福厦”“精品工程,智能福厦”,新建福厦高铁从设计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智能建造、智能设备、智能运维,我们在新建厦门北站实现了从建设到运维的全面智能化。”耿彬说。

新建厦门北站2021年7月开工到竣工,仅用了26个月。站房施工期间,先后应用了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收面机器人等15种智能设备,开发了9个远程全自动安全监控智能系统。虽然规模较既有老站增加了34%,但新站工期却缩短了18%。

新建厦门北站下方是运营中的厦门地铁1号线,地铁隧道与站房基础底板之间重合总长度250米,两者相距仅3米。为最大限度保护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建设者创新采用组合式上盖逆挖地铁保护施工工艺,自主构建了分散传力体系。“我们通过在隧道周围设置压顶墩、围护桩、抗拔桩,为隧道套上厚重的混凝土‘安全罩’,确保了每天300余趟列车的行车安全。”中铁建设新建厦门北站项目总工程师赵忠诚说,该项技术在不久前举办的技术鉴定中被评定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为中国高铁站房最大

新建厦门北站换乘中心安装了中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面积约1400平方米。天窗可根据实时监测的光照、降雨、风力等环境数据,自定义调整开合角度、开合时间及窗帘覆盖面积。“据测算,每年可减少40天通风系统运转,相当于减少14吨二氧化碳排放。”耿彬说。

此外,新建厦门北站2万多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可实现15分钟内快速制冷,上千个灯具可分组控制,实现场景化照明,这一切都归功于一套智慧管控平台。建设者全面升级了既有厦门北站的站房控制系统,实现了新老站房智慧管控平台联动互通。“新建厦门北站所采用的智慧管控系统是闽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先进、功能最全的站房智能化集成系统。”中铁建设厦门北站项目机电负责人牛化玉说,预计正式运营后,每年可节省100万千瓦时电,相当于减少960万吨二氧化碳,实现绿色低碳运行。同时,这套智慧管控平台系统还能代替人工巡检,在不同环境参数下自动实行动态调节,让所有设备始终处于最优能耗状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