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王培森 文/图
在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有一座土楼,传说与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李光地有关。来自安溪县湖头镇的李光地,为何会到金谷镇这座土楼?这里面隐藏着哪些动人的故事?8月24日,海都记者从泉州市区驱车出发,前往实地探访。
历经300年风霜
只剩石砌拱形门楼
采访车从泉州北上高速进入安溪县境内,沿“厦沙高速”一路北行,出“安溪东溪”收费站,这里是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的所在地。在东溪南部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名叫“官岭”,隶属金谷镇美洋村。官岭村背靠虎尾旗山,南部东甲山狮峰拱卫,青山为屏,绿水环绕。现代别墅林立,环境优美,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官岭是罗氏村民的聚居地,现有200多户1000多人。村中有一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官岭土楼”。
美洋村党支部书记陈周和是我们此行的向导,从美洋村委会出发,车子行驶约1公里,就抵达“官岭土楼”,土楼位于公路边的一个斜坡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石砌拱形门楼,门楣上石刻“地脉鍾霛”(地脉钟灵)四个大字。土楼的门前是一棵柿子树,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门楼一层用石砌成,二楼供奉着一尊樟相公,香炉充满岁月感,土楼屋顶雕刻有“双龙戏珠”。
据安溪县政协文史资料记载:“官岭土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70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土楼坐西南向东北,长54米,宽32米,面积达1628平方米,呈方形,两层土木结构楼房,有房70多间,土楼西南角另建有一间石踏碓,土楼内有天井,排水系统与山间水沟连接。
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侵蚀,如今土楼已大部分坍塌,只剩这个石砌拱形门楼。土楼坍塌的地方,现在已建起了现代化的楼房,有五栋,住着五户全为罗姓的人家。
“听祖辈们讲,土楼以前住过马姓、赵姓,后来才是我们罗姓。”今年56岁的罗金水是其中的一户,小时就住在土楼里。他向记者介绍,土楼有些楼房是在2004年坍塌,2005年他申请建新房,去年土楼拱形门楼边上有一间楼房要倒掉,“为了安全,我们改用水泥砖头砌成。”
门楣石刻
传说为李光地题赠
据传说,官岭土楼的门楣石刻“地脉鍾霛”四个大字乃清朝名臣李光地题赠。这要缘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罗氏先贤“游方相士”有恩于李光地。
话说李光地有一年春天回安溪湖头省亲,清晨早起,看到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放射出万道霞光,东甲山(注:湖头镇当地一座名山)沐浴在美丽的霞光之中,他雅兴登山。瞧山水间村庄炊烟袅袅,充满人间烟火,便乘兴下山体察民情,一行人来到官岭信步郊游,来到了官岭土楼,开门迎接的土楼主人已年过八旬,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像在哪里见过面。李光地说:“您是相命先生……”老者抱拳作揖:“相爷才是相命!”两双手紧紧相握。
李光地倏地忆起五十年前自己13岁时,举家被山贼林日胜绑架到永春县横口乡福鼎村覆船山“帽顶寨”的惨痛情景,林日胜想杀害李光地。恰好来了个相命先生,林日胜请他为李光地看相,相命先生看这囝仔(注:小孩)生得天庭饱满,明堂英气,气宇轩昂,他日定为大贵。遂转念怜悯,编了一套术相命理说道:“此儿山夫贱骨,功名无望……”林日胜于是松了一口气:“即如此,就留他一条小命,索财为上。”这样,李光地才逃过生死一劫。而此时,站在李光地眼前的老者,就是当年的相命先生,自己的救命大恩人。
官岭土楼来了相爷,土楼人杀鸡宰羊、摆酒设宴,土楼里灯火彻夜长明,两位久违的高人挑灯长谈……
翌日临别之际,李光地挥毫写下“地脉鍾霛”赠与,土楼族人就将相爷墨宝镌刻在土楼的石拱门上。
这段传说是否真实?据查,李光地生于1642年,1670年中进士,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官岭土楼门楣上石刻字的旁边落款“庚子年”,庚子年有1660年、1720年、1780年等。按此推之,如果是1660年,那时李光地才18岁,还未中进士,而且与这段传说中描述的“李光地倏地忆起五十年前自己13岁时……”不符;如果是1720年,李光地已病逝2年,如何挥毫题赠?
土楼后人罗金水等人猜测,会不会是李光地题赠后,土楼族人在过后几年选择黄道吉日,才将相爷墨宝镌刻在土楼的石拱门上?
传说暂无从考究。如今,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官岭土楼就像一位历史老者,为今人述说着曾经的如烟往事。
(感谢陈清木、蔡进添对本文采写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