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闽籍开国少将后人 捐赠百件“红色文物”

将陈海涵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等,捐赠给福建革命军事馆,传承红色记忆

陈海涵将军

陈海涵生前使用的笔洗、镇纸等

1955年,陈海涵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系主任期间,使用的公文包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通讯员 陈巧钗

近日,闽籍开国少将陈海涵长子陈延铭向福建革命军事馆现场捐赠陈海涵将军生前使用过的西式餐刀、公文包、制式文件柜、笔洗,及其夫人陈逊上世纪50年代的干部简历表、字画等,共计101件文物。

从贫苦放牛娃 成长为开国将军

陈海涵将军于1914年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河东村,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百团大战和晋察冀地区历次反“扫荡”战斗,作为“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红一团政委,参与指挥了易县狼牙山地区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延安保卫战、蟠龙镇、瓦子街、扶眉和解放兰州等战役战斗,直至挺进新疆。1955年9月,被国防部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自14岁参加革命,陈海涵从一个贫苦农家的放牛娃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陈海涵将军一直挂念着家乡,解放后曾几次回到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据陈海涵将军的长媳李会敏回忆:“爸爸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但是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他带着我们回乡,却拿出了三个月的工资给乡亲们买东西。他的口袋里常常备着钱,遇到家里比较困难的乡亲,就拿出十块钱给他。”

捐赠红色文物 传承红色记忆

父母无私无畏、勇于献身、昂扬向上、刚正不阿的革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陈延铭。他说:“在我的从政生涯中,我始终牢记父母的谆谆教导,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就尽力去做,无论遇到多大的诱惑,不属于我的,一分一毫都不能要!”他表示:“此次将父亲遗留下来的文物捐赠给福建革命军事馆,也是希望父亲的革命精神可以教育影响更多的人。”

福建革命军事馆征集布展办公室兰卫成副主任对陈延铭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同时,对于此次征集到的文物,会做好登记、管理和研究,发掘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切实发挥红色文物的精神滋养作用。

福建革命军事馆将长期面向社会公众征集革命军事文物,广大市民群众、革命后代、军事爱好者均可“献宝”或提供线索。

捐赠联系人:

陈干事 17704623445

杨干事 18159883296

捐赠邮箱:fjgmjsg@163.com

捐赠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478号福建革命军事馆征集布展办公室,邮编350003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