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代骂服务”竟明码标价售卖?

专家:“代骂”是网暴,涉嫌违法

N法治日报

检察日报 华商报

代购、代驾、代跑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形形色色的“代服务”日渐兴起。

但是,“代服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脑筋,代骂人、代吵架等一些灰黑“代服务”随之悄然出现。近日,湖南长沙警方依法将在网上发布“代骂”广告的李某东抓获归案。据警方调查,自2022年10月至今,李某东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帮助客户在指定社交平台上对人进行网络言语辱骂,非法获利近万元。

“代骂”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又该如何治理这一乱象?

事件

骂人获利近万元

提供“代骂”服务男子被拘

近日,湖南长沙民警依法处理了一名为他人提供“代骂”服务网暴他人的违法人员。

据悉,涉事男子李某东今年22岁,他的“骂人生意”始于去年10月。李某东的接单流程一般是:先在微博、百度贴吧等各大互联网平台发布“代骂”广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顾客联系上他后向其提供目标人物的账号,范围包括微博、抖音、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随后他再去账号下留言进行辱骂或加对方为好友后进行私信攻击,骂人全过程会截图发送给顾客,一单标价100元,一般一天即可完单。

今年8月初,互联网某平台内多条提供“代骂”服务的留言引起了网警的注意,警方立即开展调查,发现发布留言网民真实身份为李某东。“他在网络平台上为他人提供骂人服务,公然网暴侮辱他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他骂得特别难听,毫无事实根据,已经属于网络暴力的范畴了。”民警介绍,李某东接单后,常常对目标人物劈头盖脸一顿乱骂,恶意进行人身攻击,采用粗鄙、恶心的话语侮辱他人。李某东创建了多个账号,即使被对方拉黑或平台封号,他也会立即换一个账号“卷土重来”。

近日,李某东被警方依法抓获归案。经询问,李某东对其在网上辱骂他人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自2022年10月至今,李某东以100元一天的价格帮助客户在指定社交平台上对不特定人进行网络言语辱骂,非法获利近1万元。目前,李某东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调查

以谐音暗语逃避监管

“你怎么才接电话,你个大傻×”“你是个智障,能听懂人话不”……电话中传来骂人声,不堪入耳,持续了1分多钟。

这是记者近日花50元在网上购买的一次“代骂服务”,对方根据记者提供的手机号码打来电话进行辱骂。之后,将这段辱骂的音频发送给记者交差。

记者调查发现,当下,“代骂服务”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大量存在。一些职业“代骂人”在网上通过替换关键词、利用隐晦语、谐音词等方式躲避平台监管。

记者在电商平台以“代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很难找到提供“代骂服务”的商家,但用“帮忙做事”等关键词就能检索到相关商家,商品词条和海报中这样描述:“解忧解气”“匿名帮忙”“安全保密 专业高效”“不方便的话我替您说”“24小时在线服务”等。

在商品评论中,记者看到,顾客寻找“代骂服务”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包括情感纠葛、人际冲突甚至是在游戏中产生摩擦等。

记者咨询相关店铺发现,“代骂服务”的价格与服务提供方式有关,价格不尽相同。一家店铺向记者发来的一张“代操作价格表”显示:短信价格为“3小时20元,1天40元,包月150元,一分钟60个左右”;电话价格为“2小时30元,1天80元,包月180元,一分钟3个到6个”;短信加电话套餐价格为“3小时40元,1天90元,包月280元,24小时不停歇”。

据该店铺客服介绍,其短信和电话代操作是轰炸效果类型,不接受定制内容,电话只要对方接听就挂断。其在与记者沟通时,使用的是第三方交流平台,在发送完敏感信息几秒钟后,立即撤回消息。

说法

性质恶劣属网暴范畴 买卖双方都应担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下单“代骂服务”的人和被骂者往往是熟人,这意味着“代骂者”能获得更多对方的信息。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说,网络“代骂”属于网络暴力的形式之一,且相较其他形式的网络暴力,“代骂”是受委托人委托而为之,更具备明确的对象及指向性,主观恶意更深;受利益的驱使,“代骂人”所发表的言论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对受害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代骂”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案例情况不同,可能涉嫌多项违法。”常莎分析,“代骂”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涉嫌违反《民法典》,侵害他人名誉权,需承担侵权责任;侵害他人人格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代骂’行为还可能涉嫌违反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常莎说。

此外,藏在“代骂者”后面的“雇骂者”也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代骂”行为人如果构成民事侵权,“代骂服务”的购买者则构成共同侵权;严重的“代骂”侮辱行为还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要承担刑事责任,而“雇骂者”如有事先通谋则属于共犯,应一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斩断‘代骂’灰色产业链,首先需要对提供‘代骂服务’平台进行规制,严格规范平台服务,严令禁止‘代骂服务’的出现。”常莎建议,其次需要加大对“代骂服务”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及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及惩戒力度,起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建议,电商平台加强对网络“代骂服务”的监管,“发布这样的信息本身就是违法的,要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关键词库,来屏蔽相关信息,以及加大对违法商家的处罚力度”。

监管

依法惩治网暴 今年已出台两份征求意见稿

如今,社交媒体成为大众交流的主平台,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这个平台的秩序。网络代骂行为不是服务,而是网络暴力问题的一种体现。

今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依法惩治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线下滋扰、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并且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

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依约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采取警示提醒、限制账号功能、关闭注销账号等处置措施;对首发、多发、组织、煽动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采取列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两份征求意见稿的目的,都在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可见有关部门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决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