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养东 文/图
近日,莆田韩先生通过智慧海都平台反映,今年3月,他6岁的女儿因高烧入住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下的莆田市儿童医院治疗,后病情恶化转福州,最终死亡。家属认为莆田市儿童医院存在不按诊疗常规、不抢救、不处理等情况。
据莆田市卫健委调查,院方在诊疗过程存在对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的预估不足等问题,但并非导致病情演变的主要原因。因存在病历填写不合规等行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及5名医师被主管部门行政罚款。
家属:院方不按常规诊疗,事后篡改病例
3月2日,因6岁的女儿高热惊厥、昏迷,父亲韩先生将其紧急送到莆田市儿童医院救治,当班医师检查后,立即收住入院。当天下午,因病情加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次日凌晨4点多,女孩出现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医生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处理。后因病症没有好转,3月3日13:18,转至福州一家医院进行治疗,3月5日,女孩病亡。
韩先生告诉海都记者,在莆田市儿童医院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问题。如在急诊科时,医师未第一时间做降温处理;在行气管插管术时,医生未按规范操作,插管过深,导致肺损伤出血,加重患儿病情;以及事发后篡改病例隐瞒事实等。
记者了解到,韩先生在事发后收集整理大量材料,向省、市多部门投诉反映,要求严惩相关行为。
莆田市卫健委:存在不在岗医师评估病情、不在岗医师签名等情况
针对韩先生的反映,福建省卫健委、莆田市卫健委也多次调查回复有关情况。海都记者了解到,在急诊科时,医师快速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具体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无特殊处理,存在瑕疵,但患儿在急诊科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相关诊疗行为对病情演变无直接因果关系。
插管过深问题,专家组核实认为,根据临床麻醉学各类教科书内容,及临床实践情况,该患儿6~7岁,插管深度13~17cm都是正常范围,无违规操作。且患儿有气管插管适应证,插管后多次气管内吸痰吸出物均为黄色黏稠痰,未见气管内出血,故认为后期肺出血与抢救时气管插管临床操作无关。
针对伪造篡改病历等情况。据调查,院方存在违反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行为,莆田市卫健委于3月21日立案,经调查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相关人员存在刻意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行为,不应认定伪造病历资料。但相关人员在书写患儿病历中存在的不在岗医师评估病情、不在岗医师签名等情况,这种行为属于不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市卫健委进行了行政处罚。
4月底,莆田市卫健委在官网发布一则处罚信息,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三名医师因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各被罚款1.5万元,两名医师未妥善保管电子病历系统身份标识,各被罚款1万元,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因医疗质量管理安全措施不健全,被罚款2.5万元。
海都记者多方证实,上述处罚信息涉及的5名医师、院方,均因此次事件而被罚。
专家组:
对诊疗过程预估不足
但非病情演变主要原因
该事件中,专家组调查认为,根据患者的病情、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情的进展过程,患者在24小时内病情进展快,病情重,符合甲型H1N1流感导致坏死性脑病的诊断。根据国内文献资料,甲型H1N1流感导致坏死性脑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专家组认为,莆田市儿童医院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存在对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的预估不足等问题,但相关问题并非导致患者病情演变的主要原因,无法直接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需向莆田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进一步明确。
为何至今仍未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据了解,鉴定所需的材料,需双方认可无异议,但韩先生对相关材料有异议。目前,已就相关问题向法院起诉,正在等待一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