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泉州8岁男孩彬彬(化名)突然发热、咳嗽,上医院一查,孩子左肺炎症改变;进一步做病原检测,显示肺炎支原体阳性!
近期,多地传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消息。泉州儿科医生提醒,肺炎支原体在人们近距离接触过程中,通过具有感染性的呼吸道飞沫而实现人际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夏季和初秋,开学在即,须注意防范。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早就医。
反复发热咳嗽一周 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周前,彬彬突然发热、咳嗽,体温最高达到39℃,偶尔还会咳黄痰。反复发热两天后,妈妈带彬彬到当地诊所就诊,然而,用药后并未明显好转。
上周末,彬彬被带到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经检验,血常规指标基本正常,但胸片结果显示左下肺炎症可能,双肺纹理增粗模糊。门诊给予治疗,但彬彬仍旧发热、咳嗽。为进一步治疗,彬彬以“支气管肺炎”被收入院。
入院次日,彬彬做了肺部CT检查,显示左肺下叶炎症改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而病原学核酸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阳性!
“结合患儿的症状,门诊血象、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测,确诊其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真介绍,接下来,医院为彬彬进行针对性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
该病夏季与初秋最常见
反复发热咳嗽及时就诊
“与彬彬有类似情况的不在少数,今年夏季,我们医院接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明显增加。”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梁世山主任医师告诉海都记者,从7月份至今,医院住院部已接诊需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余人,其中,以5岁以上儿童为主。
据介绍,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在人们近距离接触过程中,通过具有感染性的呼吸道飞沫而实现人际传播。虽不属于法定传染病,但在儿童中具有一定的传播性,感染后免疫力不会长期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能发生,最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
“感染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头痛、咽痛等,咳嗽通常为干咳,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同时,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表现,部分患儿可伴发皮疹、胃肠道疾病、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等。”梁世山主任医师强调,若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不要带病上学,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小贴士
预防支原体感染
医生建议这样做
开学在即,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真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以抵抗病原体入侵。第二,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鸡蛋和牛奶等;多吃新鲜蔬果。第三,注意气温变化,适时增添衣服。第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