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近两年,我国先后通过实施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侵害。30日,记者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为摸清福州市外来物种入侵状况和发展趋势,福州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目前,普查已进入收尾阶段,共发现包括齐氏罗非鱼、福寿螺、克氏原螯虾等10多种入侵物种。
罗非鱼分布最多最广 与本地物种争夺空间
普查工作开始以来,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组织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技术人员,分4组对福州13个县(市)区的24个水域(河流或库区)及部分沟渠开展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作业。调查重点主要围绕闽江支流梅溪、大樟溪、大目溪、敖江上游岱江及山仔水库、安仁溪水库、金水湖等水域,摸清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生境、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扩散趋势等情况。共完成71条踏查线路、85个样地调查点、255个样方的调查,并制作入侵水生动物标本38个。
据介绍,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在福州分布最多且最广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是罗非鱼。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争夺生活空间,易影响本地种的生存,破坏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污染,进而导致本地种的进化和习性的改变。
北峰部分水库保护较好 尚未发现外来入侵物种
“此次普查,共发现包括齐氏罗非鱼、福寿螺、克氏原螯虾等10多种入侵物种,基本摸清了我市渔业水域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状况。”相关技术人员说,“在晋安区北峰的一些水库中,尚未发现外来入侵物种的迹象,说明该水域生态保护做得比较好。”
据了解,在实地踏勘的同时,调查组还走访了当地渔民及河流沿岸居民,向他们普及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及其带来的危害,增强群众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接下来,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根据普查情况,系统整理普查期间所获取的一线数据和资料,尽快形成总结报告,为科学防控渔业水域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提供基础支撑,进一步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助力渔业绿色发展。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还特别向广大市民呼吁,提高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放生水生物,特别是一些当作宠物的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