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拜孔子、行开笔礼、领红蛋

泉州孩子的开学第一课

家长带着孩子来拜孔子

小朋友到文庙进行开笔礼

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新学年即将开始,8月29日至31日,2023年“新学年·拜孔子·送红蛋”活动在泉州府文庙内如期举行。

8月31日上午,记者在活动现场见到,不少大人带着家里的孩子前来拜孔子、行开笔礼、领红蛋。当天上午10时许,来拜孔子的大人小孩陆续来到了大成殿前,大家有序排队,等待在开笔石上“开笔”,郑重写下名字,祈愿孩子学业有成。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送红蛋”活动,许多家长和孩子专程前来领红蛋,仪式感满满。两名即将开始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手里提着用袋子装好的红鸡蛋,脸上露出快乐的笑容。随后,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共同拜孔子像,表达对圣人先贤的敬仰。而在大成殿右侧的广场上,有不少孩子在树上挂上小小的卡片,上面写满了愿望和祝福(如右上图)。

新学年领红蛋这个习俗在老泉州人当中盛行(如右图)。家住泉州古城的市民林女士说:“大部分泉州人应该都喜欢在小孩入学前来领个红鸡蛋,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来领过,今天再带上儿子来领一份,讨讨喜气。”

除了老泉州人以外,这两天,不少来泉州游玩的游客听说府文庙有送红蛋活动,也都特地赶在启程回家之前来文庙领红蛋,为家里的孩子讨个好彩头。“入乡随俗,来了泉州,肯定是要带来拜拜孔子,领个红蛋的。”来自宁德的游客张先生说。

领完鸡蛋后,孩子们在开笔石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家长们带着孩子继续参观府文庙以及明伦堂的《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

“活动期间,我们每天都会送出上万个红鸡蛋,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泉州的“新学年·拜孔子·送红蛋”活动最早于2005年春季开学启动,至今已有17年,是泉州文化民俗活动的一张名片。很多家长将这项活动视为孩子入学前的一项重要仪式,每到开学季,泉州各地不少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前来文庙拜孔子、行开笔礼,这已然成为极具泉州特色的“开学第一课”。

据悉,泉州文庙及学宫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22个遗产点之一。其中,文庙是古代官方纪念和祭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学宫是古代泉州最高等级教育机构。古时,学子有新学年拜孔子的传统,祭孔子和拜师标志着正式踏入儒学大门。

千余年来

泉州走出

三千余位进士

泉州文庙及配套的学宫是古代泉州包括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体的精神寄托地以及向学求知、科举考试的神圣殿堂。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泉州文庙及学宫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主体格局形成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左学右庙。两大建筑群周边还分布一组明清以来祭祀泉州历史名人的蔡清祠、李文节祠和庄际昌状元祠,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规模为中国东南七省之冠。

大成殿是文庙建筑群的核心,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面阔七间,重檐庑殿顶,有黄色琉璃瓦、龙纹柱身、殿内通饰彩绘等建筑特色。正面殿前檐下的六根浮雕盘龙檐柱,寓意“六龙捧圣”。殿内还有盘龙金柱两根,这些龙柱雕刻简单古朴,是典型的12世纪雕刻风格。往东走过一段出砖入石墙,即明伦堂所在,这是古代官方创办的学校,也叫府学,是泉州的最高学府。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五进七开间的规格在中国州级学府中并不多见。

作为州一级的地方公共教育机构,明伦堂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政治精英和高级知识分子。据统计,从9世纪到20世纪的1100多年间,泉州考中进士的就有3011人(含文武进士、恩科、荐辟等),仅宋代就多达1597人。这些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宋元时期泉州各方面的辉煌成就。

每年9月28日,泉州府文庙都会以最高规格“释奠礼”来祭祀孔子。每年的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还会举行成年礼、拜师礼、毕业礼等活动,儒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延续。(福建发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