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警惕“顺手买一件”暗藏消费陷阱

N北京日报

随着互联网消费日益普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消费者在网购商品时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一些不良商家通过“顺手买一件”等消费陷阱,诱导消费者陷入骗局。

“顺手买”无法查看详情,商品标价水分很大

王女士发现,在某电商平台购物结账时页面下方经常出现“顺手买一件”的促销活动,价格比标价便宜许多,但并不是之前选购店铺的商品。王女士认为“顺手买一件”商品虽然并非自己所需,但价格划算,比如9.9元可以买“原价”19元的玻璃杯、33.8元可以买“原价”338元的首饰。因此,王女士经常选择“顺手买一件”。

有一次,王女士想查看“顺手买一件”的具体情况时,发现无法点击进入商品页面,因为下单的结算页面只显示“顺手买一件”商品的店铺名称、商品名称、原价和顺手价,只有在付款购买后,才能在购买记录里面看到该商品的详情页面。后来,王女士查看购物订单发现,“顺手买一件”商品实际上并不划算,商品标价水分很大。

“顺手买一件”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将商品定价标注较高,一般商家在结账页面显示价格较低,但由于无法进入详情页了解商品更多情况,因此会给消费者造成优惠力度较大的假象,甚至一些“顺手买一件”还成了临期商品促销渠道。消费者李先生就发现他“顺手买一件”9.9元的啤酒,还有1个多月就要过期了,而且该啤酒原价标价38元,但商家在店铺实际销售价格是38元3瓶,自己“顺手”买到的并没太便宜。

说法 诱导消费者交易,或涉嫌价格欺诈

部分商家“顺手买一件”商品价格虚高,消费者无法看到商品的详情,或是可能买到临期,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这种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同时,“顺手价格”与水分极大的“原价”之间差距巨大,诱导消费者交易,这一行为涉嫌价格欺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消费者在付款前无法查看“顺手买一件”商品的材料、规格、评论等信息,商家仅仅通过价格差诱导消费者下单,因此对于此类促销模式,平台和商家均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提醒

增强防范和维权意识,切勿贪图便宜

针对“顺手买一件”的乱象,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法官提醒,消费者要增强防范和维权意识,切勿贪图便宜。一旦上当受骗,不要因为金额低就忍气吞声,要及时固定证据,保存好交易记录等凭证并联系商家退款,遇到商家推诿可及时向平台投诉举报。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规范平台和商家的商业促销行为,对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平台也要建立完善举报监督机制,对于违法促销的不良商家要建立黑名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