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李淑媚 文/图
泉州鲤城区坐拥世遗泉州古城核心区,拥有8处世界遗产点、81处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清净寺、开元寺、施琅故宅、亭店杨氏民居、崇福寺应庚塔、安礼逊图书楼、李贽故居等知名文保单位。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鲤城组织了一群文物巡查人员、文物监管平台值守人员,每天通过“线上+线下”“监管+巡查”的方式,共同守护辖区36处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文物”安全。日前,记者跟随他们,探访泉州人士如何守护“文物”。
专人专点巡查,每周现场打卡两次
下午3时,文保单位安全巡查员杨剑宏走进锡兰侨民旧居,开始安全巡查工作。屋顶房梁、门窗台柱、檐廊天井……他细细检查每个角落,每一处都不落下。随后,他又认真检查配电箱、监控探头、消防设施等设备,确保它们都能正常使用。“这类木质结构的文保单位,容易存在屋顶漏水、白蚁侵蚀、火灾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检查重点。”
据了解,去年开始,鲤城区精心筛选36处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试点,以“文物保险+服务”的形式,通过投入一份1.53亿元大额保单,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安装一批安消防设施设备和组建专业队伍,构建形成文物安全“1+1+1+2”防护体系。锡兰侨民旧居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文物巡查员,杨剑宏和他的同事,每周要对36处文保单位开展两次安全巡查。“我们的队伍现有三名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个区域的文保单位,像古城核心区的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关岳庙等16个文保单位由我负责,专人专点负责,不仅效率高,管理也方便。”杨剑宏介绍道。
半个小时后,杨剑宏顺利完成了巡查工作,只见他掏出手机,打开“智慧安全”APP,对着锡兰侨民旧居里的一个个红色小圆卡进行扫描。这些小圆卡是“安全巡查NFC打卡点”,一方面供巡查员登记上传检查情况,另一方面也能用于考核他们的日常工作。在锡兰侨民旧居就有3个打卡点,分别位于一进门厅、二进护厝井和三进后厅等位置。
扫描后,杨剑宏的手机界面弹出了安全巡查记录单。他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登记、上传,“这些信息会同步上传到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监管平台,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隐患,还可以上传相关照片,后台工作人员会及时上报,协调专人处理”。
24小时值班
每天两次线上安全检查
与此同时,在鲤城区文物安全监管中心,值守人员吴强正同步通过监管平台对锡兰侨民旧居进行远程检查,通过实时视频监控,不仅能查看文保单位内部情况,还能看到周边环境。“监管中心实施24小时全天候值班,每天要开展两次线上安全检查。”吴强告诉记者,除了在线巡查,他们还负责安全预警“上传下达”工作,以便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例如,文保单位里一旦出现烧香祭拜或吸烟等行为,就会触发热成像感温火灾探测器,平台会立即发出告警。此时,监管中心的值守人员会先采取“跟踪处理”的方式,检查发现问题来源,并通过网络音柱喊话制止相关行为。一旦火情扩大,值守人员将第一时间联系文保单位的保安或业主前往处置,或根据情况判断,启动远程灭火装置,喷发超细干粉进行灭火,同时上报消防部门。
鲤城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林志福介绍,目前,这36处文保单位每处都设置了至少两个“安全巡查NFC打卡点”,同时,均配置智慧烟感、温感、人员离岗监测装置、高清摄像探头等前端感知设备,并全面接入安全监管平台,可实现对文保单位线上监管、告警处置、远程喊话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