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福建日报
我省是非遗大省,共有9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是我国迄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当前,快速迭代的媒介技术使得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也赋予传统的非遗文化新的时代特征。福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当前流行的社交平台上,以福建非遗为内容的爆款作品频出,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角,更由此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打上“福文化”烙印的福建故事、福建精神、福建声音引人瞩目,文化薪火也得以在其间绵延传承。
蟳埔簪花围的“春天”
8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走进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蟳埔村。放眼望去,“簪花围”三字扑满眼帘。文化艺术中心、民俗体验馆、工作坊、簪花铺、研学基地、摄影写生采风创作基地、文创基地随处可见。
“想都不敢想,一夜之间,人生第一次上头条!”大半年过去了,34岁的蟳埔村村民黄丽泳仍然惊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1月28日,国内杂志《上城士》发布2023开年刊大片,赵丽颖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造型惊艳了网络,杂志抖音号发布的视频光点赞量就有98.1万。黄丽泳是她的造型师,也一同登上了杂志。
赵丽颖的明星效应在网络上迅速掀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蟳埔女文化”热潮。
在那个春天,最火的泉州元素莫过于蟳埔女和簪花围,而这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迎来新时代的“春天”。
黄丽泳逐一打开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B站,发现自己与赵丽颖同框的短视频遍布各类自媒体号。
“这么多年下来,整个蟳埔村的簪花围店原先只有七八家,赵丽颖一来,马上就增加到了200多家。我的晴天簪花围工作室,原来最少的时候一个月见不到10个人来盘头发,现在一天可以来500多人。”
在赵丽颖带来的系列连锁效应之下,蟳埔村一跃成为传奇网红村。丰泽区趁热打铁,通过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线上直播和吸引游客到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传播蟳埔习俗。蟳埔社区簪花围体验馆甚至开办到了厦门、漳州、福州等周边城市,拉动餐饮、酒店、民宿等产业发展。8月26日,赵雅芝也在微博上发布了簪花围个人艺术照,簪花围热度持续刷新。
有人说,国家级非遗蟳埔女服饰这次出圈,是这个小渔村穿越千年的呐喊。也有人说,这是源远流长的福建省非遗向新时代的又一次致意。
非遗艺术频频走向聚光灯
近日,2023年泉州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由泉州电视台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观看量超60万,其中来自东南亚和台港澳地区的观众有19.5万人次。
早年间,时任泉州市文化部门领导陈日升力主创办了全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至今已有33届。以此为南音文化传播工作的具体抓手,随后推动南音进中小学课堂,现已有200多所学校开设了南音课程,23万名以上学生受教;推动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22年成为全国首个南音硕士点。
去年除夕夜,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精彩亮相,并被誉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通过春晚舞台,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再一次走向聚光灯之下。
秉承艺术发轫于人、表现于人、观照于人、服务于人的理念,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具有开拓精神的福建非遗传承人物,坚持以人为起点和落点进行守正创新,不断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衍生出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福建非遗出圈的重要力量。
国家级非遗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曾静萍两度问鼎梅花奖。近年来,曾静萍带领泉州市梨园实验剧团排演了《冷山记》《丁兰刻木》《御碑亭》《太后贺寿》《促织记》等一系列新剧目。带着新时代温度、深度、厚度和维度的艺术创作,让剧团和一众年轻演员在互联网频频出圈。
他们大部分都在社交平台开了自媒体号,有了忠实的粉丝群体。去年6月30日,一则《梨园戏演员转场瞬间,服化道7人1分钟完成抢妆配合默契争分夺秒》的短视频在抖音火热转载,冲上当日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七。据不完全统计,全网点赞量近90万,点击量远超千万。
“非遗+”
续写传承新篇章
非遗+经济、非遗+影视、非遗+科技、非遗+旅游、非遗+健康……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助力推动下,我省层出不穷的“非遗+”文化形态,频频掀起网络热潮。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泉州非遗文化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传承的故事篇章得以不断续写。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省非遗文化保护的一个缩影——
泉州市持续促进非遗生产型项目的转化,打造了一批风靡网上网下的特色区域品牌。比如,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藤铁年产值260亿元、就业15万人,安溪茶都茶产业年产值280亿元、涉茶就业80万人,永春中国香都年产值118亿元、就业3万人。各地催生了一批网红店:深沪金合意冰饼抖音商城年销量200万元,天之饴食品网店年销量1000多万元,惠安尧记酱道网店年销量1500万元,美琼肉粕网店年销量2000多万元。
厦门市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漳州市全面实施《“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先后投入约3亿元,实施漳州古城保护利用工程。在抖音、小红书、B站、视频号,以漳州古城为目的地的自媒体旅游攻略遍地开花,而其中都少不了当地非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