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跳水大爷火爆全网。在社交媒体上,多段天津大爷大妈们在天津狮子林桥跳水的视频广为流传,大爷大妈们在入水前或激情澎湃地发表“演讲”,或与录像人群大谈人生哲理,迎来阵阵回应和欢呼。
其实,跳水是一项历史非常悠久的人类活动,千余年前的中国人对跳水颇为“上头”,朝廷还专门出资办比赛。今天的《史话》,一起来了解跳水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人类跳水历史悠久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跳水这种现代性的水上竞技项目其实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它随游泳技能相伴而生,自从人类学会游泳,就开始有了简单的跳水活动。这个观点在西方考古学中得到证实——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遗迹或文物中都发现了跳水的影子。
考古学家在亚平宁半岛的塔尔奎尼亚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伊特鲁里亚墓地。该墓地的一处墓室壁画上,清楚地描绘着古代伊特鲁里亚人捕鱼的场景——画中的男孩正从一处高高的岩石上一跃而下,跳入水中。这幅画的年代为公元前500年,正值中国的春秋末期。
地中海这么辽阔的海域,玩跳水的可不止伊特鲁里亚人,古希腊人也不甘示弱。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古希腊花瓶上,描绘了一幅几个古希腊男孩在海边玩耍的场景:两个男孩在海中游泳,另外还有一个男孩正从悬崖上跳水。该花瓶年代为公元前400年左右,不过,这可不代表古希腊人在跳水上落后于伊特鲁里亚人。
有关跳水的最著名考古学证据被誉为“跳水者之墓”,那是在古希腊城市帕埃斯图姆以南约1.5公里处的一座小型墓地中,有一座由五块石灰板组成的墓室,石灰板上均绘有壁画。其中,墓顶这块石灰板上一个年轻男子纵身跳入水池,水池两侧各有一棵树。
虽然我们为跳水找到了考古学上的蛛丝马迹,但是那个年代的跳水是率性而为,还是已经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在新的考古证据面世之前,还无从得知。但无论如何,在西方人玩起跳水后不久,跳水条件不如西方人优越的东方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开始尝试往水里扎猛子了。
宋代的国民运动:水秋千
中国先秦时期有关跳水的文献记载少之又少,最早记载类似跳水运动的是《晋书》。在《晋书·周处传》“周处除三害”之典故中,有“处投水搏蛟”的记载,意思就是说这个叫周处的人跳进水里,与蛟龙搏斗。这里的“投水”动作应该就是指跳水。虽为传说,但已能反映先秦百姓们对跳水的最早观察了。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繁荣娱乐活动盛行,跳水运动迎来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唐代赵璘所著的《因语录》中有云:“洪州优胡曹赞者……又善为水嬉,百丈樯上不解衣投身而下,正坐水面。”百尺余高处跳入水中,却能静坐于水面。这显然是采用了艺术手法,但我们能从中窥探出当时确有一种类似跳水运动的盛行。
五代十国时期,吟遍祖国大江南北的诗之余威仍在,自然也不会放过对跳水的观察。前蜀花蕊夫人所写的《宫词》有云:“内人稀见水鞦韆,争擘珠帘帐殿前。”意思是说,当那些宫女听说有人在皇宫内的湖上玩“水鞦韆”,便争先恐后地拉开珠帘,争相观看。水鞦韆是何物呢?花蕊夫人没有具体介绍。不过据考证,这就是在宋代大行其道的民间跳水运动——水秋千。
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架荡平,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能得到以下信息:水秋千的整体造型是将秋千以木架分列并固定在颜色鲜艳的大船上,由表演者用力荡秋千,凭借秋千的摆力,使身体越来越高,在身体摆到与秋千顶架的横木差不多水平的时候,腾空而起,随即在空中完成高难度翻筋斗等各种花式动作后,跳入水中。
宋徽宗本人十分喜爱水秋千,并将其加以推广,他下诏规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水秋千”表演比赛,所有经费朝廷来掏。从全国遴选出水秋千高手后,选入皇宫准备参加皇家举办的水秋千大赛。表演结束后,宋徽宗赵估还要给优秀者一定的奖赏,以资鼓励。可惜的是,南宋并未重视这项运动,宋代后,水秋千渐渐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近代跳水的雏形:远距离跳水
翻阅欧洲的历史文献资料,会发现有跳水雏形的一项运动叫做“plunge for distance”,中文可译为远距离跳水、跳水潜泳,或干脆形象地称为“水上跳远”。
远距离跳水的最早来源已不可考,不过根据1904年英国出版的书籍《拉尔夫·托马斯游泳》记载: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有了远距离跳水这项竞技比赛了。这个说法在19世纪的文献中得到了印证,1877年约翰·亨利·沃尔什出版的《英国乡村运动》一书中写道:有一位叫“杨”的男士,于1870年跳到了56英尺(约17.06米)远的水域,还指出早在1852年就有位游泳运动员可以跳到53英尺(约16.15米)。
1883年,英国业余泳协举办了首届“远距离跳水锦标赛”,并初步地给远距离跳水在赛制上做了确定:远距离跳水是一种以站立姿势跳入水中的运动,通过起跳,从各种高度冲入水中,然后能够在水下自然滑翔到最远距离的人即为胜利者。而且,由于参赛者跳下水后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漂移位置,所以规定一个个跳,依次记录成绩。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行。不过,当时远距离跳水并未选入奥运会。八年后的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远距离跳水运动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也是唯一一次)。当年,美国的威廉·迪基以62英尺6英寸(约19.05米)的成绩赢得金牌。20世纪20年代以后,远距离跳水渐渐失去魅力,不仅接连落选奥运会,就连有着悠久历史的“远距离跳水锦标赛”也在1937年画上了句号。
现代跳水的最终定型
就在远距离跳水在1904年奥运会上昙花一现,渐渐走向衰落的同时,花式跳水迎来了春天。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花式跳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与此同时,随着跳水项目的竞技性增强,跳水运动员对预留足够起跳高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跳台的刚性已无法完全满足较低高度的跳水项目,跳板应运而生。
190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国际水上运动联合会宣告成立,联合会对跳水的竞赛规则进行了重新制定:确定了10米、5米高度为跳台跳水,同时增加了跳板跳水项目,这一事件可以说奠定了现代跳水比赛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跳板是木质的,并一直沿用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60年代,玻璃纤维跳板研发及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1908年伦敦奥运会跳水比赛并未准许女性参加跳水比赛。直到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女性首次被允许参加跳水比赛,但当年的奥运会上女性只被允许参加高台的普通跳水。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女子增加跳板项目,但还是只能做普通跳水运动。1928年,高台普通跳水与高台花式跳水合并称为“高台跳水”,允许女子参加。就这样,高台跳水与跳板跳水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近百年,直到今天。
(综合人民网、科普中国、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