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盘生腌下肚 小伙进了ICU

医生提醒:创伤弧菌感染多见于夏秋季节,起病急、救治难,预防是关键

N海都记者 刘薇

他吃了盘生腌,第二天便高烧休克;他去海边玩耍被礁石划伤,脚背很快红肿发黑;她被菜刀切到手,不到三天,整个指头发黑坏死……他们感染了同一种致病菌——创伤弧菌。

8月份,泉州市第一医院接诊了3例感染创伤弧菌的急重症患者。所幸,经及时抢救与综合治疗,三位患者目前已脱离危险。医生紧急提醒,创伤弧菌感染者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预防是关键。

案例1

吃了生腌海鲜

小伙高烧休克

在泉州一院烧伤创面修复科与重症监护室进行了10天的抢救后,32岁的小张终于脱险。然而,他的命是救回来了,但腿能不能保住还是个问题。

小张是一位外来务工者。8月中旬的一天,他与老板一起吃饭,吃了生腌海鲜,还喝了点酒。回去路上,小张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磕破点皮,结果第二天他发起高烧,右足背到右大腿红肿,皮肤发黑。直到第三天,他才被同事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

“人送来时高烧39.5℃,精神萎靡,血压低,出现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从右足背到右大腿肿胀明显,皮肤发乌,局部出现血疱,肢体冰凉,右下肢广泛缺血性坏死,情况危急!”烧伤创面修复科主治医师魏智艺仔细检查小张的伤口后,立即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等一系列治疗,并对小张的右下肢进行抢救性手术。

由于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脏器功能受损,小张还需进行血透、生命支持等治疗,术后被送入ICU进一步救治。好在经及时救治与综合治疗,小张终于脱险,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如此严重的感染?“通过询问了解到,这个小伙没有什么基础疾病,我们高度怀疑与他病发前食用生腌海鲜有关。”魏医生介绍,术后分泌物细菌培养提示为“创伤弧菌”,而生的、未煮熟的或不新鲜的海产品可能携带这种病菌,进食可能引发感染。“现在,小伙的命保住了,但因为组织感染太严重,很多肌肉已经坏死,右腿未必保得住,我们仍在尽力救治。”

案例2

海边礁石划破脚背

及时救治得以治愈

无独有偶。35岁的小苏也因为感染了创伤弧菌,差点丢了性命。8月中旬,在晋江工作的小苏去海边玩耍时,不小心被礁石划破脚背。回来后,他马上到当地医院进行消毒、包扎,并打点滴抗感染。然而,治疗了四五天后,他的脚背越来越肿,皮肤也开始发黑、流脓。诊所医生担心是创伤弧菌感染,建议小苏立即转诊到大医院。

8月17日,高烧不退、病情严重的小苏赶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烧伤创面修复科医生团队为小苏实施紧急手术,进行清创、植皮,顺利完成治疗。

“经检验,这位患者也感染了创伤弧菌。好在他及时对伤口做了消毒包扎以及全身的抗感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情的发展。”魏医生介绍,经过两次手术和为期半个多月的治疗后,小苏病情逐渐好转,伤口已痊愈,于本周顺利出院。

案例3

阿婆切菜划伤手

手指坏死送医抢救

8月下旬,泉州市第一医院接诊了当月的第三例创伤弧菌感染者——泉州60多岁的苏阿婆。

8月23日,苏阿婆切菜时被菜刀划伤右手小指。起初,她只是简单地冲洗了一下伤口,后来见伤口有些红肿,便用嘴巴吸吮伤口,想把脏东西吸出来再自行消毒。此后,阿婆并未就医,直到两天后,苏阿婆的妹妹到她家中,见到苏阿婆躺在床上说头晕,受伤的手指红肿,皮肤发黑坏死,这才让苏阿婆马上去医院。

“患者到院检查时,血压低至60mmHg,精神萎靡,直接送入ICU抢救。”魏医生介绍,经过三天紧急救治,病情相对平稳的苏阿婆被转至烧伤创面修复科实施手术。魏医生告诉记者:“苏阿婆同样感染了创伤弧菌,目前仍在治疗中,希望能保住她的手指。”

□科普

夏秋季节更易感染 救治困难病死率高

创伤弧菌,又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被感染者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若在48小时内未能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50%以上;若超过72小时都未得到有效治疗,死亡率则接近100%。

“每年,我们医院都会接诊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今年8月17日至8月26日就接诊了3位。”泉州市第一医院烧伤创面修复科主治医师魏智艺介绍,感染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另一种是进食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创伤弧菌经胃肠道黏膜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其中,创伤感染型最常见。

“创伤弧菌感染发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去海边游玩、处理海产品及食用海鲜的机会更多。”魏医生指出,感染创伤弧菌的人并不多,但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慢性肾炎、痛风、血友病、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发病率较高。

预防创伤弧菌感染

需做好这三点

由于创伤弧菌感染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预防非常重要。魏医生建议,第一,受损的皮肤或裸露的伤口要远离海水;第二,处理海鲜等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或自身免疫功能较差的人,清洗处理食材时要尽量戴上防水厚手套,或借助工具防止被刺伤;第三,高危人群要避免进食生海鲜。

魏医生强调:“平时被鱼刺、贝类刺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并消毒,若伤口出现异样,立即就医。若因为接触海水、海鲜或被贝类、鱼刺伤肢体而引起感染、发烧,出现低血压和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把受伤过程详细告诉医生,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