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9月12日,记者从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日,该局与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通知提到,今后3年,泉州市将启动全市渔港经济规划编制,加大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策划实施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国家级对台渔港贸易区、都市特色渔港、渔旅结合等25个项目,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岸海联动的渔港产业集群,促进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全国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
通知明确了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三步走”路径:2023年,全面完成规划修编整合,出台实施方案,落实项目清单化;2024年,基本建立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渔港防灾减灾保障水平和污染防治监管能力明显提升,脏乱腥臭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善;2025年,泉州市将创建形成1~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中心市区渔港全面落实业态导入和功能优化提升,全市渔获交易量达到110万吨,海上牧场养殖60万吨,海洋生物制品加工产值500亿元,打造全国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海洋生物综合利用标杆城市。
聚海城聚产业聚生活 让渔港充满烟火味
通知提到,泉州将立足聚海城、聚产业、聚生活、聚文化,以“聚变”行动为抓手,全力实现业态导入,使渔港面貌焕新,集聚生活烟火,重塑生态渔港。其中,聚海城,即缝合城市公共空间,开放城市滨海界面,让山海城近在眼前,让市民休闲生活、游览者漫步海边。
聚产业,即向海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海钓观光等新业态,加大深水网箱、大台套、养殖平台、休闲渔船等项目发展,推动近岸向深远海拓展;向陆拓展渔港立体空间和后方腹地,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推动建设海洋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渔港经济区电子商务,发展壮大海洋药物、健康食品、预制菜、渔获交易、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实现海港岸接力发展。
聚生活,即借助渔港底色,发展亲子乐园、亲水海岛、打卡胜地、寻味之旅,实施夜景、夜市、夜游、夜购、美食、电玩等休闲项目。
聚文化,即在渔港区域节点设置不同功能主题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进行链接,唤醒城市记忆,再现渔业图景、传承文化历史,融合多元体验。
实施“2224”战略 建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
通知明确,今后三年,泉州市将实施渔港建设“2224”战略,即示范打造2个综合渔港经济区、2个远洋渔业港区、2个对台贸易渔港、4个特色渔港,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
以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目标,高标准建设1万吨级晋江深沪泊位,增加3.5万吨级石狮华锦泊位远洋渔船靠泊卸货功能,重点招引远洋综合服务、市场交易,发展金枪鱼交易中心。
高规格规划建设晋江围头一级渔港、惠安崇武中心渔港,加强对台渔获物交易、加工、种业、休闲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港站,形成泉台水产品集散中心、水产品加工基地。推动建设蟳埔渔港、浮山渔港、梅林渔港、诚峰渔港为特色渔港,引导蟳埔渔港植入渔文化观光体验与特色消费功能,打造都市文化观光型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