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感染“亲吻病毒” 八龄童发热20余天

经口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医生提醒,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更不要口对口喂食婴儿

N海都记者 刘薇

又是发热,又是喉咙痛,一摸脖子,还“长”出好几个会动的“疙瘩”。近日,泉州8岁男孩小宇(化名)出现这些症状,更遭罪的是,他已经反复发热20余天。上医院一查,他感染了EB病毒。据悉,EB病毒又叫“亲吻病毒”,经口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记者从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了解到,8月中旬至今,就收治了大约10位患儿。医生提醒,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更不要口对口喂食婴儿。

发热反反复复 脖子还肿起“小疙瘩”

前不久,泉州8岁的男孩小宇突然发热。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发热反反复复,竟长达20余天,最高时达到39.4℃!其间,妈妈带小宇多次就诊于当地一家医院,口服药物治疗,但未见好转。在发热20天后,孩子的脖子也肿起好几个“疙瘩”,伴咽痛、眼睑浮肿等症状。

之后,小宇被泉州市第一医院收入院。经检查,小宇患上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无独有偶,一周多前,泉州8岁女孩朵朵(化名)开始感觉不太舒服,喉咙痛、流鼻涕、双眼脸浮肿,用药后并没有明显好转。之后开始反复发热,偶尔还会肚子痛。在咽痛5天、反复发热3天后,朵朵被带至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激文介绍,综合各项检查,孩子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感染EB病毒引起。

“从8月中旬至今,我们医院收治了大约10位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最小的只有8个月,他们大多因反复发热前来就诊。”陈激文医生告诉记者。

3~12岁儿童易中招 易与感冒等疾病混淆

据了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学龄前与学龄儿童,3~12岁之间。这个病具有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还有一些患儿呈现较特殊症状,如,眼睑浮肿、鼻塞厉害等。”陈激文医生指出,一些患儿感染后出现反复发热、扁桃体现白色分泌物等症状,类似于感冒或化脓性扁桃体炎,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据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陈医生提醒,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等症状,须及早就诊。若确诊该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病期间脾脏增大明显时,要避免腹部剧烈运动,防止脾脏破裂引起大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EB病毒又叫‘亲吻病毒’,经口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比如,亲吻、共用餐具、经口咀嚼给孩子喂食等。所以,防止EB病毒感染孩子,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更不要用口对口的方式喂食婴儿。”陈医生提醒。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