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篇

“墨子”巡天、“羲和”探日 中国航天的宇宙级浪漫

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

近日,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观测口径最大、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开始设备调试,将于近期开始试观测。此外,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墨子”“羲和”“天宫”“玉兔”……当“扶摇直上九万里”一步步成为现实,当“手可摘星辰”不再遥不可及,浩瀚宇宙见证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

“墨子”巡天

探索宇宙奥秘

记者从墨子巡天望远镜团队获悉,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观测口径最大、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开始设备调试,将于近期开始试观测。

巡天望远镜,意味着望远镜要对宇宙进行“巡逻”观测。“墨子”巡天望远镜主镜口径达2.5米,项目包括望远镜本体、主焦相机、望远镜圆顶台址和数据存储分析四大分系统,并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正式投入观测以后,它不但可以观测静态宇宙中非常暗弱和遥远的天体,包括银河系外遥远的星系、星系团,更能敏锐探测宇宙中剧烈爆发的动态事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牧夫天文学会理事长解仁江解释,巡天首先意味着望远镜的观测“视场”足够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区域观测。巡天望远镜如同广角短焦的镜头,观测画面大,观测速度快,能够迅速完成大面积的观测任务。

宇宙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转瞬即逝,要捕捉它们就必须依靠巡天望远镜。解仁江介绍,“墨子”望远镜“动静皆宜”,不仅能够完成常规预测,还能够观测到宇宙中活动剧烈的动态事件。这些动态事件既包括天体自身的突变过程,如恒星坍缩、黑洞、中子星等,也包括极端物理环境下的宇宙剧烈活动,如活动星系核、黑洞潮汐瓦解等。

尽管“墨子”望远镜已经是北半球最大的巡天望远镜,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守株待兔”,仅靠一台望远镜远远不够。解仁江介绍,现阶段光学望远镜往往会通过接力式观测、干涉阵列、合成技术等实现协同观测,构建一面能够“包罗万象”的望远镜,实现大面积全天候观测。

巡天望远镜取名“墨子”,不仅是纪念古代先贤,更是和“时空”这一概念紧紧相关。解仁江介绍,墨子认为时空由“时空元”组成,是无穷且连续的。在此基础上,墨子还建立了关于时空的“运动论”。墨子认为,运动是无法脱离“时空”而独立存在的。

墨子从自身观测中总结出关于时空的基本理论,现在我们运用望远镜观测宇宙,也是为了探索更多关于时空的奥秘。以“墨子”为名,不仅蕴含着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也寄托着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期盼。未来,会有更多类型的望远镜投入到宇宙观测任务当中,解仁江提到,像青海冷湖这样的观测地会形成大规模望远镜集群,对世界天文观测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羲和”探日 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相关研究已经启动。同时探日卫星“羲和二号”正在论证,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介绍:“因为我们到了L5地方看的话,就是从太阳边上,从旁边去看它。所以从太阳爆发出来的活动我们都能够观察出来,可以精准地预报太阳爆发什么时候能到达地球,对我们地球有多大影响,从根本上提高我们国家空间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能力。”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在本次会议上,航天专家带来了关于月球火山熔岩管道洞穴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洞穴对于后续建设月球科研站的用途与可行性。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科技委常委张崇峰表示:“月面熔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地质上可利用的价值,它的温度条件,防辐射、防微流星等,对于人类长期月球生存都有很好的价值。目前,我们提出了用机器加人的组合方式进行探测,为后续航天员可以进入、可以建设我们的家园提供参考。”

中国式浪漫

让神话走进现实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上天入地”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航天人的浪漫则让远古神话走进现实。“神舟”“嫦娥”“玉兔”“天宫”,以神话或历史命名的航天器背后,是五千年梦想的一脉相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首次提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神州,即中国。我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神舟飞船”,既有“舟”同“船”的文化释义,也有着“神州”腾飞的美好希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肇始于1990年代初期,将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是因为“神舟”既寓意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中华“神州”的谐音。一语双关,寓意中国的腾飞,既形象又贴切。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吃下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药,飞到了月宫。李商隐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中,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在神话传说中,玉兔总是陪伴在嫦娥身边。而现在的月球上,也有“看过最多星星的一只兔子”在沉睡——2013年11月,凭借网友近65万的投票数,“嫦娥三号”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并于同年12月登陆月球,成为我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2016年7月31日晚,“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玉兔号”预期服役3个月,最终超长服役两年多。

《后汉书》云:“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现在的“天宫”,是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名字。住在“天宫”的不是神仙,而是航天员,为我国的空间科学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除此之外,还有“跳出五行之外”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火星车“祝融”、探日计划“羲和”与“夸父”……

有人说,中国人内敛、保守,缺乏浪漫,实则不然。中国人的浪漫,相较于一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它意味着热爱、奉献和美好的希冀。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遨游……中国式浪漫比起小情,更倾向于大爱,浪漫之中多了份家国情怀。而浪漫的另一种读法,是传承与希望:星辰大海,我们从未止步。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之声、潇湘晨报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