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今年2月,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正式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开张营业”,短短半年时间,现已经成为泉州金融领域社会治理品牌。早前,在晋江上线的“‘亲清护企’政法服务联盟”也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9月13日下午,海都记者跟随采访团感受这些“亲清护企,调处安民”的泉州样本。
样本1
为中小企业“减压”,“量身定制”减免措施
泉州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如何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解决金融纠纷?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有了完整的概念,在该中心,金融、司法、监管、服务机关的相关职能被整合在一起,集合了诉源化解、诉讼服务、金融风险协同研控等功能模块。
在“金融催收+行业调解+数智法庭”的多元共治工作模式下,泉州全市范围内的“信用卡、小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四类案件,被集中在此受理。在多元调解区,有银保监分局派驻的专职调解员,也有劳模、政协委员等助力,提升调处的权威性和信赖度。记者注意到,该中心大多采用视频远程调解,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参与调解,调解不成的案件申请人则可以一键转诉。采访当天下午,该中心刚刚完成了一起纠纷调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调处模式,效率很高,减少了当事方的多部门奔波,既保护了金融机构的权益,化解了金融风险,也为另一头的当事人提供公平合理的调处环境。
由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丰泽区法院统一管辖而设立的金融调处一体化法庭负责人吴新竹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也为一些身处困境的中小微企业起到了“减压”作用,该中心在调处此类案件时会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相应的减免措施。他介绍,中心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为21家困难企业调处延长了还款期,减免小微企业息费达300多万元。
吴新竹介绍,截止到今年9月8日,调处平台共受理各类金融纠纷134190件,调理成功的案件达到了28937件,是以前传统调处模式的4倍。泉州市金融纠纷一体化调处模式也被评为泉州市基层治理“十佳案例”。
样本2
为民营企业
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
泉州“亲清护企”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晋江推出的“亲清护企”政法服务联盟。由晋江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当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多个单位、部门形成护企服务联盟,服务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法律问题,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政法一路护航,企业行稳致远。”晋江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经勤介绍,“亲清护企”政法服务联盟主要解决“谁来护航”“怎么护航”“护航机制”等问题。他举例,晋江市检察院打造的全省首个非公企业法治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接待企业人员参观学习345批次2.6万余人次。公安局部署开展的闽剑2号“昆仑”打击侵权假冒犯罪专项行动,破案90起,发起集群战役6起,成功收网涉案价值6亿元的何某东等人制售假酒案。此外,今年以来,晋江当地法院已经审结品牌侵权纠纷案170件,一起横跨多地、久拖多年的复杂经济纠纷也在联盟的调处下,成功化解。
说起联盟对企业的帮助,利郎集团的法务负责人帅海涛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河北、浙江等地的多次重大打假行动都是在联盟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另一件令其印象深刻的事是,两年前,公司的一名员工深陷传销窝点,公司第一时间提请晋江公安帮助,警方快速解救了这名员工。帅海涛清晰地记得,当时,员工声泪俱下地说,“这辈子哪也不去了,就在利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