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庆不远游 去福州高新区乡村 撒欢吧

近几年,福州高新区不少乡村因地制宜打造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五都村还有一处金鱼养殖基地

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万丰生态农业园工作人员采摘水果

五都村的“双院士文化馆”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本版图片由福州高新区新闻中心提供)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想必不少人已经“身未动、心已远”。那么,看惯了城市车水马龙的你,又将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不妨暂别城市,回归乡村,去感受乡野的古朴清丽与宁静致远,过最惬意的慢生活。

近几年,福州高新区不少乡村因地制宜打造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今日,记者便为大家来推荐推荐福州高新区的乡村文旅资源,快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出发吧!

万丰

休闲生态农场

尽情体验采摘、钓鱼乐趣

若是带孩子出行,位于高新区南屿镇五都大道旁的万丰休闲生态农场或是你的首选。万丰休闲生态农场以果园种植为特色,四季都有时令瓜果,从福州市区出发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如果说,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那么,没有甜瓜的秋天,甜蜜就少了一点。

立秋之后,农场内的甜瓜、哈密瓜长势相当好。国庆带着小朋友一同走进甜瓜地里,不仅可以尽享采摘的乐趣,也能品尝到软糯香甜、口感极佳的玉菇“冰淇淋”和黄皮哈密瓜,让你的味蕾尽情跳跃。采摘过后,还可带小朋友去骑马,或去鸭舍尽情“撒野”,收捡鸭蛋,体验淳朴的田园生活。

此外,万丰休闲生态农场内还有50亩的渔场,可以圆你一个垂钓梦,感受钓鱼的快乐。一根钓竿在手,抛出鱼饵,静待池中物上钩,享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简直是释放压力的完美方式。

水西林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逛古街

看明朝建筑“典范”

乡村游,让人追求的除了田野风光外,还有乡里的古街故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高新区南屿镇中心的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古街的风韵。

“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水西林古建筑群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连绵百米。气势恢宏的八座明代大宅相接而建,是福州地区现存明朝建筑的典范。古宅的灰瓦、黑漆大门,样式特别的八字马头墙,造型独特的风火墙……若你是老建筑爱好者,来这里定能满足你的期待。

据了解,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太平山“旗山第一峰”至“人瑞坊”牌坊官船码头为中轴,分为明朝古街形象区、文化展示休闲区、锦溪滨水休闲区、太平山生态休闲区、民俗体验区等功能区,打造成以山水和明代建筑为特征的,集活态居住、遗存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明代官宦府第建筑艺术的重要展示窗口,成为闽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图鉴中的重要遗珠。而这古厝背后的故事,值得你去现场打卡“挖掘”。

五都村

品“双院士”故事

赏“金鱼”名片

走完古街,不妨再去了解一下五都村,这个村落除了五都溪大峡谷、旗山蝙蝠洞、棋盘石等秀丽景色,还有不少人文故事与特色。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杰地灵的五都村哺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小麦专家庄巧生、真菌学家庄文颖这对“父女双院士”就曾生活在这里。

村内至今仍保留着双院士旧居,如今这座土木结构的百年祖宅,经过修缮已打造成“双院士文化馆”,庄氏父女的故事也勉励着后辈,让五都书香飘得更久更远。带娃过来的定要来打卡,沾沾书卷气。

“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在五都村还有一处金鱼养殖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小小金鱼摆动着漂亮的尾巴,姿态虽不相同,却一样讨人喜爱。如今,这些萌态可爱的金鱼已是五都村一张靓丽的名片。金鱼在福州有“金玉满堂”之意,来五都村游玩,记得带上一尾金鱼,讨个年年有“鱼”的好彩头!

看一方景色还要尝一方美食。五都村内有竹楼山庄、竹都酒楼、伍弟农家乐、旗山居等农家餐饮,品尝农家各色菜肴料理,定能让你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温馨提示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福州高新区文旅局温馨提醒广大游客,国庆出游不放松,安全文明记心中。

一、做好出行规划。出游前,要多渠道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交通、酒店、景区开放和门票预约等情况,规划好行程和出行线路,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野生网红景点”游览。

二、警惕低价陷阱。不轻信免费旅游、不合理低价旅游宣传广告。按照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合理预估旅游团费,不要一味追求“低价”,避免掉入“不合理低价游”陷阱。

三、牢记安全第一。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疲劳驾驶,不酒后开车。根据个人年龄、健康状况,谨慎参与水上、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和森林防火各项规定,不在野草较多、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

四、提倡文明旅游。自觉遵守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和各项防疫要求,遵守旅游景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及限流分流措施。尊重当地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维护公共秩序,爱护环境卫生,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拒食野味和长江野生鱼类,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避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