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潘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有一天,您家中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健忘,穿衣洗澡吃饭变得困难,甚至性情大变异常暴躁,先别责怪他,他可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泉州医生提醒,阿尔茨海默病越早诊治效果越好,及时干预可有效帮助延缓病情进展,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疾病夺走他的记忆
生活也变得难自理
9月20日上午,泉州70岁的张大爷又一次被他的女儿带到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最近,素来温和儒雅的他性情大变,儿女们对此分外头疼。
张大爷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几年前,张大爷退休在家后,平日里会帮忙买买菜,做些家务。后来,家人发现他容易忘事,比如炒菜忘放盐,有时候老伴问他今天星期几,他也想不起来。刚开始,家人以为张大爷是人老了变得健忘。可一段时间后,平时干练整洁的张大爷竟变得邋里邋遢,要么扣错扣子,要么胡乱穿衣服。家人将他送去医院一查,才发现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当时,医生给予张大爷生活指导,并建议他坚持服药治疗。然而,张大爷和他的家人都没太重视,药也是吃一顿忘一顿。时间一晃五年过去,张大爷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一些熟悉的人都想不起来了,甚至还老把自己“弄丢”。为此,张大爷的家人曾多次报警寻人,因为子女都忙于工作,最终只能把张大爷锁在家里。
这几年,张大爷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以往温和儒雅的他最近更是性情大变,喜怒无常。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越早诊治效果越好
阿尔茨海默病被人们称为“脑海中的橡皮擦”,这是一种起病隐匿且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它缓慢地、进行性地破坏大脑功能,导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行为、人格、性格和精神障碍,甚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据悉,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消息指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预测数据,到2050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预计将增加到1.52亿人,其中,有大约60%到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早干预、早治疗”是医学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致建议。然而,现实社会中,阿尔茨海默病面临“三低”尴尬: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泉州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分院神经内科吴志生主任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症状比较隐匿,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比如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和要做的事情;中期则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及判断理解能力下降,如穿衣困难,不会系纽扣,忘记时间,容易迷路;到了晚期,患者吃饭穿衣常需要他人照顾,不认识熟悉的人,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此外,还会伴随着性格情绪改变和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
吴主任指出,这几类人群通常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65岁以上老年人,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既往有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硬化等病史的人,生活方式不良的人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这几类人群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帮助延缓病情进展,从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越早诊治,效果越好。”吴主任说。
□小贴士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吴志生主任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给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属建议。
1.饮食方面:平时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尽量少吃含糖、盐、油较多的食物。可多吃一些富含胆碱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等;食用富含维生素B_12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海带、红腐乳、臭豆腐、大白菜和萝卜等,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2.生活习惯方面:煮饭时避免或减少使用铝制的炊具和餐具。每餐吃七分饱即可。进食时要多咀嚼,不吃食物时也可进行空咀嚼。积极防治便秘。少饮或不饮烈性酒。不要吸烟或远离二手烟,有吸烟习惯的老年人应积极戒烟。
3.运动方面: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可通过打算盘、在手中转动健身球、练习双手空抓、练书法、弹奏乐器等方式来运动手指;勤动脑,进行一些脑力活动,如看书、下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