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   

33年 3 次亚运 透视中国 3大变迁

颜海霞翻看感谢信(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二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岛举行。开幕式上,主火炬熊熊燃烧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二〇二三年九月九日拍摄的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雕塑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N新华社

1987年,12岁的江苏省学生颜海霞,看到《中国少年报》一则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捐款的倡议书,于是将她刚拿到的1块6毛钱压岁钱捐了出来。颜海霞没有想到,她以“北京亚运会捐款第一人”的身份,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印记。

光阴荏苒。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再到这次的杭州亚运会,33年跨越,3次东道主,中国与亚运会结下不解之缘。如果把亚运会比作一扇窗,透过三次亚运会的三个视窗,你能更直观地看到,33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颜海霞,是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的一位小学教师。追忆那次捐款,颜海霞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选择。”

国力之变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雄风》的旋律,响彻了1990年的秋天。北京亚运会,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大事,也是难事。说“大”,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展现国家风采形象的一次盛会。说“难”,是因为当时我们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财力有限。当时有关方面测算,亚运会筹办需要资金25亿元,存在6亿元缺口。

“人人关心亚运,人人为亚运出力!”一时之间,支持之声响彻神州。据赛后统计,有1亿多人次向亚运会捐献了资金和物资,集资总额达到了7亿元。

20年后的2010年,亚运会再次来到中国,这一站是广州。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让广州亚运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2009年,广州GDP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1989年全国GDP的一半以上。

广州承办亚运会除了财政投入,市场开发、捐赠等收入成为重要来源。赛后统计,广州亚运会赞助企业达52家,赞助商数量、赞助金额远超历届,创下当时亚运会市场开发成果之最。

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2022年,杭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7万亿元。杭州筹办亚运会考虑的是要办得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为此,场馆“以需定供”“体现杭州特色”,彰显城市包容性和人文关怀,办赛的层次和标准更高。

记忆中的北京、广州亚运盛况未曾远去,西子湖畔的亚运之光即将闪耀。从1990年到2023年,33载3次亚运盛会,跨越了山川湖海,折射出中国的巨大变迁。

理念之变

有人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一道分水岭。在那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不负众望,拿下183枚金牌,给国人以巨大鼓舞。此后,中国的金牌优势,连续雄踞“亚洲体坛榜首”,并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在奥运奖牌榜上实现一次次突破。伴随越来越多的人观赏体育赛事、参与体育活动,国人心态也悄然变化。不再唯金牌论,对体育运动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展现出更加成熟的心态。

这种变化,展现在赛场上。很多人至今记得,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后,拿到冠军的林丹主动拥抱了落败的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他们把对荣誉的竞争和跨越国界的友谊,融为一体。那一刻,热烈的掌声淹没了整个场馆。那一股真情,感染了所有人。

这种变化,反映在办赛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传达出中国对“团结、友谊、进步”的热切呼声,也让世界认识了一个走向开放的中国。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五羊”邀请亚洲人民共赴“激情盛会”,共建“和谐亚洲”,传递真挚祝福。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是一组承载深厚底蕴、充满时代活力的机器人。三个亲密伙伴,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和平与友谊的使者,展现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变化,也蕴含在民意中。近来,杭州发布倡议,请市民支持办好这件国家的大事、全省的要事、市民家门口的喜事,争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绿色出行的引领者、文明礼让的推动者、市容市貌的维护者、城市荣誉的守护者,引起市民积极响应。争做这“五者”,何止在亚运会期间?这些年来,早就成为各地群众践行的文明新时尚了。人们认识到,亚洲各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人口众多,地缘相连,经济交融,需要珍视友谊,团结合作。

进步之变

亚运会,开启了中国承办国际体育盛事的序幕。这些年来,从亚运会到奥运会、冬奥会,重量级的国际体育赛事,中国承办过不少。这些盛会推动各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体育运动也得到广泛普及。体育,越来越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09年,我国设立“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渐成风气。时至今日,无论是各种运动场馆还是社区场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日常还是周末节假日,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挥洒运动的激情,感受体育的快乐,绽放生命的美丽。

不久前,火爆出圈的贵州“村超”精彩落幕。决赛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球迷涌进榕江,球场内座无虚席,人山人海。网上网下,热闹非凡。这不仅是榕江百姓对体育的热爱,也是全国人民对体育最本真的追求。

杭州亚运会即将开幕。从“团结、友谊、进步”,到“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再到“心心相融@未来”,三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友谊”“和谐”与“心心相融”,其实都意味着团结与合作。杭州亚运会上,亚奥理事会的45个成员全部报名参赛,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我们相信,这将是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远道而来的体育健儿和全球观众,将一起见证:一个风雅睿智的杭州、一个蓬勃自信的浙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正如一首助力亚运会的歌曲唱出你我同在之意,中国人民将与亚洲人民一起,与世界人民一道,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

今晚举行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在21日举行的开幕式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开幕式将首次实现“数实融合”点火仪式,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截至目前,亚运数字火炬手总人数已经突破1.04亿。

23日晚,当开幕式进入主火炬点燃环节,超过1亿的“数字火炬手”将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的数字火炬手,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线下的六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

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2日宣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将由男子游泳运动员覃海洋和女子篮球运动员杨力维担任。

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达1329人,其中运动员886人(女运动员437人,男运动员449人)。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是桥牌运动员戴建明,60岁;年龄最小的是滑板运动员崔宸曦,13岁。参赛运动员中有来自回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19个民族的71名少数民族运动员。代表团将参加除卡巴迪、板球以外的38个大项、407个小项的比赛。

自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开始,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连续十届获金牌总数第一。本届亚运会将于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