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文/图
“他是我们清流龙津的‘马一刀’,疑难杂症找他准能解决。”9月15日下午,在三明市清流县龙津镇的龙津乡贤馆,工作人员指着一位矍铄老人向记者介绍道。
“马一刀”何许人也?他有什么样的本事,能解决什么疑难杂症?在三明清流行的采访中,这些谜题被一一解开,记者也从中发现清流独具特色的“乡贤回归”“五员轮值”社会治理新模式。
非遗戏曲《拆墙记》 来自他的调解案例
“马一刀”本名叫马葵根,今年69岁,是三明政法系统的一名退休干部,2018年被推选为龙津镇乡贤理事会会长。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并长时间在县人大、县委政法委任职的马葵根退休后,凭借着一腔热情、一份专业和一股执着劲,6年来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00多起,其中重大纠纷30多起。
让马葵根获得“马一刀”这个名号的缘由,是他2018年成功化解了一起沉积多年的叔嫂房屋纠纷。10多年前,龙津镇城关的一户曹姓人家老屋失火重建后,因为房屋分配问题叔嫂反目,矛盾激化。双方围绕着这难断的家务纠纷屡次上访。马葵根介入后,一边不厌其烦地上门了解情况,一边跑司法、建设局、律师所寻找法理支撑,最终以理融情,以情润心,以法论事,促成叔嫂和解。后来,这个案例被当地非遗戏曲三角戏编成《拆墙记》四处展演。
设立龙津乡贤馆 乡贤治理起了大作用
清流县委政法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清流县正在全县深化开展“乡贤回归社会治理”工程,该县通过广开贤门,纳贤参事,发挥乡贤在“自治”中的引领作用、在“法治”中的督导作用、在“德治”中的典范作用,以及在纠纷矛盾化解中的调解作用。紧贴热点难点,做实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清流龙津镇,“乡贤工程”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2018年该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首个乡贤理事会,乡贤从推举产生到参与议事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机制。该镇还斥资80多万元建起龙津乡贤馆,入选乡贤的先进事迹在这里展播。讲解员指着门口的石刻“门当”和木刻“户对”告诉记者:“要入列乡贤行列门槛很高的。”
记者了解到,入列“龙津乡贤馆”的80多位乡贤,2018年以来,化解信访积案、民事纠纷等698件,其中有30多件是沉积多年的“疑难杂症”。除此之外,乡贤们还“以脉为桥”“以智为引”“以德为本”“以行为率”“以资为哺”,助力当地乡村的全面振兴。
“五员团队好,帮我们把污水管铺成了”
“很多年了,一直没处理,他们(五员团队)联系协调了好几个部门现场办公,帮我们把污水管铺成了!”9月15日,在清流县龙津乡的凤翔社区,一位社区居民对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一处污水问题的“五员团队”大加赞赏。
在清流县,记者见识了当地创新的社区治理“五员轮值”模式,龙津乡的凤翔社区正是这种新模式的示范点。据介绍,去年以来,“五员”下沉社区轮值320余人次,摸排化解矛盾纠纷35个,成功解决居民诉求问题18起,解决群众信访积案2起。
据悉,“五员轮值”的成功在于有力的党建引领,社区建立了“龙津镇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支委—网格党小组长”五级网格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组建凤翔社区“大党委”及7个片区网格党支部,划分50个微网格,招募162个单元楼栋长,将在册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534名党员编入网格党支部,打造出了“平战结合”的网格队伍,融合线上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线下“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两张网”力量,进行高效的社区治理。
凤翔社区书记告诉记者,“和美凤翔五员轮值”团队,由法官、检察官、警察、城管、司法干部组成,这些专业的人员一日一轮值、一周一集中、一月一调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从根本上帮助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