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环节,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手持亚运火炬,踏着浪花,来到杭州奥体中心上空,和现场的第六棒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这一幕让无数观众直呼震撼。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表示,“这也是智能亚运的一个体现,以科技创新之力,打造亚运经典记忆。”
焦点一
上亿人一起点燃火炬的创意从何来?
作为开幕式的核心创意,本届亚运会用万众参与、数实互联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总导演沙晓岚介绍,主创团队此次点火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这一次,我们想回归到体育本身。如果有更多的人参与点火,这种点火方式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是世界首创的,叫万众参与数字互联。”
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时,全球网民在“亚运一站通”小程序中,点击线上火炬传递,就可以成为数字火炬手。“我们当时的目标是想几千万人参与,实际上参与人数达到了上亿人次,支撑了我们实现这个创意。”
为了让线上火炬传递及点火仪式做到人人可参与,3年来,工程师们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敲下了20多万行代码,并通过自研Web3D互动引擎Galacean、AI数字人、云服务、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保障了使用8年前老旧手机的用户都可顺畅成为数字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
而为了让人们既有参与感、又有真实感,工程师们开发58个捏脸控制器,人工智能根据人脸识别画出数字火炬手的面孔之后,可对脸型、头发、鼻子、嘴巴、眉毛等进行调整,实现自由换装。这个应用可提供2万亿种数字形象,满足了“一人一面”的定制需求。
焦点二
数字人如何“跑到”现场观众面前?
虽然数字人在钱塘江上踏着浪花奔跑的画面只能通过转播看到,但当数字人进入大莲花体育场,现场的观众也能真切地看见他奔跑以及点燃火炬的画面。
虚拟的数字人,如何“跑到”现场观众面前?大莲花体育场内安装了185米宽、20米高的超大IMAX立体透视网幕,数字人传递火炬的超燃画面,正是通过它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团队视频硬体组负责人刁景升介绍,这块超大网幕由9个IMAX荧幕并排构成,是杭州亚运会的全新尝试,也是全球最大的荧幕。这块网幕首要特点是通透,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屏幕背后的3万名观众,满足他们裸眼观看悬空表演的乐趣。网幕有300万颗像素点,保证了观众沉浸式体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盛大、靓丽。
焦点三 “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如何确保零失误?
数字人要和现场真实的火炬手实现零秒误差,共同点火,这背后是所有幕后工作人员无数次的打磨。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吴艳介绍,数字人和真实火炬手同时跑到主火炬前,其实是真实的火炬手在跑,而导演团队在控制数字人播放的频率和速度。“有时数字人的位置播放稍微快了一秒,真实的火炬手就会相对慢一秒,这两个就搭不上了,所以需要特别精准。”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虚拟执行创意总监崔永江是数字火炬手的“造型设计师”,见证着这个虚拟形象的从无到有。他介绍,在点火的刹那,数字人还要激活现场的一个点火装置,这几个环节融合到一起,难度非常高。“我们需要反复调整数字人的角度、大小、动作、点火的姿势。”
点火仪式后,数字火炬手都可以收到一张数字点火专属证书,镌刻着每位数字火炬手独一无二的形象。这张证书通过分布式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可以永远铭记点燃圣火的荣耀一刻。激动人心的点火仪式外,开幕式AR互动也令现场观众印象深刻。
焦点四
“数字火炬手”
有原型吗?
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获悉,这名“数字火炬手”的幕后拍摄原型是来自广州市玉岩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高愉,同时,他也是玉岩中学田径队的一员。
此前,经过亚组委的严格选拔,玉岩中学田径队的高愉同学以阳光健美的运动员形象入选,在开幕式上以独特的参与方式共同点燃火炬。
高愉表示,拍摄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回忆起这段经历,自己心中只有自豪和骄傲。“虽然全程都不会露脸,但能以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参与亚运会开幕式,这份经历弥足珍贵。”他说。
(综合央视新闻、潮新闻、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