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如意”迎双节 “福狮”献祥瑞

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展在泉州开幕,150件精品亮相,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物是首次出展

掐丝珐琅五供-狮驮花瓶

龙凤松竹纹三镶如意

故宫特展开幕仪式现场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王培森 文/图

9月26日,“会逢如意事——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展”在泉州石狮拉开序幕。

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称:世茂海丝馆)联合主办,是世茂海丝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第五次大展,也是庆贺石狮市建市35周年、喜迎中秋国庆的特别展览。此次展览有何亮点?展出哪些文物精品?海都记者前往探访。

故宫珍藏如意 结合“福狮文化”

天然木根嵌玉石九芝纹如意、青玉喜鹊登梅图灵芝式如意、水晶“四海清宁”灵芝式如意、掐丝珐琅“天保九如”九九如意、赵南星款铁错银如意、青玉填金御制诗文和珅隶书如意、金“宜子宜孙”囍字如意、竹雕莲花式如意、紫檀双柄嵌白玉囍字龙凤纹如意、持如意斋戒铜人……走进展馆,迎面而来的是一件件精美的“如意”作品。

“如意,是我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由原先搔背的爪杖演变而来,逐渐发展为明清时期材质精美、含义丰富的陈设雅玩。清代是如意发展的鼎盛时期,制品数量庞大、工艺精湛、装饰丰富,常见于宫廷节庆、帝后寿诞、皇室婚礼等重要活动,也常用于朝廷赏赉重臣或馈赠使节。”策展人施磊为现场嘉宾及观众作介绍,并带领大家一起欣赏明清时期如意与狮子文物的丰富样式和精湛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海都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如意与相关藏品中甄选出约150件精品,展览按装饰题材分为“琼芝效瑞”“曼寿无疆”“珠玑言志”“永绥吉劭”“如意绵长”五个单元,全面展示明清如意文化的丰厚内涵,展览时间将从2023年9月27日持续至2024年5月26日,为期8个月。

此外,“狮”与“师”“事”“思”等谐音,狮纹也被赋予少师太师、连登太师以及祈盼诸事顺遂、三思而行等寓意。于是,在展览的末尾,另辟“事事胜意”单元,结合闽南地域特有的“福狮文化”,将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与狮子文物巧妙结合,展示明清时期器物、雕塑上狮子与芝草、如意等组合而成的装饰纹样,突出两者叠加的祥瑞寓意,表现出欢腾浓烈的祝福意味。

领略文物风采 体验古今辉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有10件重点文物,比如青玉喜鹊登梅图灵芝式如意,长38.7厘米、首宽8.5厘米,此件展品为灵芝式如意,一对喜鹊衔梅枝栖于柄首,梅树虬枝缠绕柄身,将“喜鹊登梅”与灵芝“延年益寿”的寓意完美结合;水晶“四海清宁”灵芝式如意,长50厘米、首宽9.2厘米,此如意以透明水晶雕成,大灵芝周身缠绕数枚小灵芝及枝叶,柄身中部雕刻篆书“四海清宁”四字;铜鎏金累丝嵌暗八仙蝶寿字翠雕龙凤松竹纹三镶如意,长63.5厘米、首宽18.5厘米,该如意通身采用累丝工艺,装饰古铜钱纹,首、中、尾三处各嵌翡翠一块,首部及尾部雕刻松竹、仙鹤、祥云、莲花等图案,中部雕刻龙凤纹,周围均以团寿字及蝴蝶纹镶嵌装饰;掐丝珐琅五供-狮驮花瓶,花瓶的“瓶”与“平”谐音,有平安之意,双狮即“狮狮”,谐音“事事”,与灵芝组合,蕴含事事如意平安的吉祥寓意。

26日,故宫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罗先良在开幕式现场表示,希望通过“如意”这一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吸引人们走进展厅,探寻明清如意的历史渊源,感受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中华物质文明的丰富多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传下去,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石狮市政府副市长黄明瑄表示,本次故宫特展,在以明清如意为主体的展品基础上,首次加入福狮元素,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物从未在故宫其他展览上亮相,属于首次出展,这对广大市民饱赏珍品可谓是空前的难得机遇。“如意”二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的期盼与向往。

石狮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狮”命名的城市,福狮不仅是闽南文化的精神象征,更维系着海内外百万石狮人的情感记忆。“如意与福狮的美好遇见,将引起本地市民的情感共鸣。”黄明瑄说,在此也特别感谢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让石狮乃至福建人民可以直接在家门口领略故宫文物精品的风采,让市民感受到这穿越时空、古今辉映的奇妙体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