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超级黄金周” 开启“人从众”模式

8天中秋国庆假期,人们出游热情有增无减,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近20倍

旅客在福州火车站候车厅排队(海都记者 梁展豪/图)

福州火车站工作人员引导旅客进站(海都记者 梁展豪/图)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开启啦!记者从多家平台了解到,假期各项预订数据“喜人”,预计将迎来五年来最旺“黄金周”。经历了旅游业近几年最“热”的一个暑假,人们对出门旅游的热情仍然有增无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数据,截至9月24日国庆黄金周火车票累计发售2.35亿张。

8天的超长中秋国庆“黄金周”,出境游市场将迎来小高峰,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订单量同比增长近20倍。与此同时,正在举办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34届上海旅游节等,也吸引着更多国际游客来到上海、杭州等地,感受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分析,我国出入境游市场呈现稳步复苏的良好态势。

28日一早火车站就已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这是今早的杭州东站、机场!”9月28日一早记者看到这条热搜,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这不是29日才放假吗?

“真没想到一大早的杭州火车东站就这么多人了。”9月28日一早,从杭州东站坐高铁出发去金华出差的任先生有点被站台上的人群吓到了:“今天是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以为出行高峰下午才到,没想到一大早就好多人了。”

9点40分,陆先生从德清回到杭州东站,“人是真的有点多,打车的人也多,等了好一会才等到”。

上午10点,记者到达杭州东站,此时的东进站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少旅客拿着行李箱,进站通道就像一条蜿蜒的长蛇,绕了好几个弯。在实名制验证通道,8个自助通道和两个人工通道已全部开启。每个通道排队进站人数已超过10人,赶火车的记得提前预留时间。记者算了算,以目前的人流量来看,进站安检整个过程至少要花十几分钟。

“正常的话公司要明天才开始放假,因为我是短途出行担心买不到票特地调休了一天,今天上午的票就相对好买一点。”余姚人沈女士说道。

杭州东站值班站长王希告诉记者,铁路杭州站28日预计发送旅客35万人次,其中杭州东站发送旅客24万人次。

国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

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假期国内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倍。其中,杭州因为亚运会的举办,整体订单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倍;目的地为成都的“超级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倍;天津、武汉、郑州、苏州等城市预订量增速也较高,均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以上。

从众信旅游收客情况来看,截至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态势依旧强势,已超过2019年同期200%。另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平台上旅游消费订单(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也较2019年翻倍增长,餐饮堂食订座量则增长112%。

出行方面,航班管家预计,假期日均航班量超1.55万架次,较2019年同期提升5.2%,较2023年五一假期提升7.1%;铁路部门预计假期日均旅客座席能力较2019年同期将增长18.5%,仅9月13日至22日,铁路累计发售车票就已达1.99亿张;滴滴出行数据预测,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出行需求同比上涨近八成,预计北京、苏州、杭州、东莞、重庆等将是出行热门城市,相比节前涨幅接近200%;假期预计顺风车出行需求同比涨幅超150%,北京、广州、东莞等将是顺风车出行主要需求城市;假期租车订单预计相比节前涨幅将超30%,一线城市租车出发的订单多且涨幅大。

长线游出境游备受追捧

“感觉今年国庆期间的新疆要‘爆’了,身边的朋友超过一半都要去。”北京的郭静对记者说,虽然相较于往年国庆7天的假期,今年仅多了一天,但抱着“一天时间就是多一个景区”的心态,郭静果断将适合长线游的新疆作为目的地。那天,她在办公室说起出游计划,还被家住乌鲁木齐的同事吐槽:“我连回家的机票都买不到了。”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中秋国庆旅游消费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长线游市场增长迅速,其中新疆、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等以长线游为主的省份相关旅游产品热度,同比涨幅均超过300%。

超长假期更让久未出国门的游客们疯狂心动。面对“休8上7”的放假安排,选择带薪休假、拼假出游的用户不在少数。

社交平台上,有关如何拼凑超长假期的话题热度不减。其中,“请7休17”的方案,直接凑出17天“豪华版”假期,即10月7日至13日连请7天,加上中秋国庆8天假期以及10月14日至15日2天周末,共计17天。

上海的林爽就是“拼假党”,战绩是15天。为了避开国庆黄金周的人流高峰和机票涨价,她和家人赶在节前出发,重启搁置了3年的阿联酋之旅。据她计算,提前一周出发,从上海到阿联酋的单程机票价格,能够节省近20%。

哪里会成为新晋打卡胜地

如果说十一黄金周的出游火爆是可以预见的趋势,那么平日里一些因为社交网络而走红的网红景点的出现则充满“玄学”的味道。

那些各地生活中的日常,被网友重新发现、重新审视、重新包装与建构,然后爆红于网络,成为年轻人“特种兵”式旅游必去的打卡地。这也成为近几年,尤其是2023年旅游的又一明显趋势。

在很多老天津人的记忆里,海河桥上的大爷跳水这项活动至少在数十年前就有了。可是直到2023年夏天,它才突然被天津以外的人们发现。没人记得谁是第一个发现它的人,它似乎突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已经关注网红景点多年,今年春季刚刚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调研过“村BA”,在他看来,所有火爆的网红景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造”。

观众的口味在某种程度是难以捉摸的,因此所有网红景点的“人造”背后,又存在着一些偶然、玄学和不可预测性。“也许我们能够预测明天哪种类型的内容大概会火,但是我不相信有人可以断定某个内容一定能火。”长期研究社交媒体和数码人类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对记者说。推动一个内容传播需要循着社会心理的当下状态顺势而为,即便如此,也还是存在几率。

□观点

人文交流

是促进出入境游发展的最大动力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近日发布报告称,看好中国旅游经济复苏的前景,全球旅游业也将见证因中国游客出行带来的巨大复苏。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认为,中国游客期待进一步探索全球目的地,各国游客也期待前来感知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绝美、热情友好的中国。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中国游客更重视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产品的性价比”“旅游过程中卫生状况”“旅游产品的丰富度”等,人们正从传统的走马观花游转向深度的文化游和特色游。境外旅游机构也观察到,中国人更加愿意加入私家团和精品小团,更青睐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从客观条件来说,出入境旅游市场恢复仍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暑运期间,日均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至2019年暑运同期的43.83%。业内人士也坦言,除了签证办理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境内外优质的酒店、人才、在地游玩项目等资源也仍然在恢复当中。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各国要稳步开放旅游市场,恢复航班、导游、酒店等旅游产业供应链,关注游客旅行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品质诉求。他同时展望:“中国对世界旅游业的贡献,将不再仅仅是增长的出境旅游消费和出境旅游人次,还包含中国对新时代旅游业的理解、思想、智慧和力量,并将和世界各国一起努力共建开放、共享为主基调的文明旅游新境界。”

(综合中国经济网、央视财经、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社、钱江晚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