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齐鲁晚报 潇湘晨报 顶端新闻
近日,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火遍全网,上甩出鞘,下拉归鞘,伴随着机械结构的“咔嗒”声,刀刃收放自如。作为一款可玩性极高的塑料玩具,萝卜刀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甚至有商家称这是新的“解压神器”。在线上,萝卜刀也是销量惊人。有人觉得萝卜刀可以帮孩子缓解压力、锻炼手指灵活度;也有人觉得萝卜刀有一定危险性,容易诱发暴力倾向。那么,“萝卜刀”是新的“解压神器”,还是又一款新的危险玩具?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玩萝卜刀的监督与引导,商家销售时应明确禁止使用的情形,学校和家长要注意防范不良诱导信息。
款式飞快“进化”
线上销量可观
萝卜刀是一款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因其外形酷似胡萝卜,并且是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不少商家和消费者都称“萝卜刀”是缓解焦虑和压力的玩具。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它们的产品介绍页面中也标注了“解压玩具”“减压神器”宣传标语。
随着萝卜刀玩具的爆火,其款式也慢慢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某电商平台上,萝卜刀从最开始简易的塑料款,已经“进化”到夜光款、铝合金款等,还有长度达到40厘米的“巨无霸”款。
记者在线上搜索“萝卜刀”发现,其销量十分可观,主流短视频、电商平台,均有大量带货主播、网店售卖“萝卜刀”,价格从“9.9元9把”到70多元一把不等。其中,多家店铺付款人数已经超过20万,很多款商品单月销量已经达到10万+,少的也有几万件。
同时线上的“萝卜刀”款式更为丰富,不仅有“夜光萝卜刀”“金属萝卜刀”,还有“长款萝卜刀”“巨型萝卜刀”等,售价从2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巨型萝卜刀”酷似生活中的水果刀,长40多厘米。
“萝卜刀”有多种玩法,最基本的玩法就是将小刀垂下后收回;第二种玩法是通过手指打开一个小缝,然后快速甩出刀;第三种玩法是将刀倒过来,打开一条小缝后迅速捏紧,然后等待刀落回手中;第四种玩法是将出鞘的刀收回手掌中。
在网络上,关于萝卜刀的玩法和体验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关注。记者注意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沉浸式体验各种萝卜刀”“萝卜刀玩法教程”等话题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观看。
学校周边商店
火的时候每天卖一两百把
“我们现在都玩萝卜刀,同学多的有六七把,几乎人手一把。”在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三河口小学周边的商店,三年级的小杜正在购买他的第二把萝卜刀。他告诉记者,萝卜刀是目前同龄人中最流行的玩具,玩法主要是甩刀和刺刀。
在临沂市三河口小学、银河小学、普村小学等学校周边的商家,均表示之前售卖过此类玩具。“卖得好的时候一天一两百把不成问题。”普村小学周边某文具用品店商家表示。
在潍坊市奎文区实验小学门口的东关特惠超市,这里的萝卜刀品种非常齐全。最便宜的是一种简易萝卜刀,又称“蝴蝶刀”,小的1元一把,大一点儿的2元一把。此外,常规款式的塑料萝卜刀5元一把,夜光款式的8元。老板介绍,这两天新进了金属款的萝卜刀,15元一把。
“之前是5元钱的普通款卖得好,一天能卖出十几把;最近这几天是新来的金属款卖得好一点,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玩这个。”东关特惠超市的老板告诉记者,网上卖这种萝卜刀的很多,也有好多学生选择从网上购买。
没有杀伤力? 可轻松切苹果
家住潍坊市寒亭区的市民王女士是一位三年级男生的母亲,她表示:“我儿子周围的同学都在玩这个,我也给他买了几把拿着玩。”她同时表示,虽然这种塑料制品看起来危险性不强,但是也会担心孩子在玩闹的时候可能会受伤。
“同学们都拿着萝卜刀互相‘对刺’,虽然是塑料玩具刀,但被扎一下还是挺疼的。”小杜告诉记者,萝卜刀玩法算是比较“温柔”的。
记者买了6款不同类型的萝卜刀进行对比,其中,夜光款、普通款以及放有一包跳跳糖的萝卜刀等几款的外形、重量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两种简易萝卜刀的刀头虽然也是钝的,但扎在身上还是会有略微的刺痛感。而金属萝卜刀在几款萝卜刀中,重量最重,拿在手上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如果不慎甩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经测试,普通款萝卜刀可以轻松刺穿两份报纸、切割一个完整的苹果,并非像小杜所说的没有“杀伤力”。
相较而言,家长们的担心更多的在于网络短视频对孩子们的错误引导以及萝卜刀爆火后演变出来的新款型。
在短视频平台中,记者注意到,一些销售或者推广萝卜刀的主播、创作者,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经常模仿捅、刺、扎、砍等动作,甚至出现直接拿萝卜刀捅人的画面。
“解压玩具”外衣下 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并没有明令禁止销售“萝卜刀”类玩具。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关于萝卜刀玩具,网上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玩具,不该过于约束孩子爱玩的天性;也有观点认为,对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安全意识的孩子来说,萝卜刀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记者注意到,商家在宣传各种款式萝卜刀的短视频中,往往会伴有“捅”“刺”的动作。一位商家在与记者沟通时表示:“不建议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购买。”
此外,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有部分孩子家长对这款玩具是否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出了疑问,也有家长明确表示抵制态度。
那么作为以“刀”为名的玩具,是否会影响未成年人呢?又应当如何规范这类玩具的使用?
心理学专家罗清军表示:“萝卜刀这种玩具,确实加大了未成年人对攻击性的试探以及对父母、老师教育行为的挑战。对于性格平和的未成年人,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压抑自我、父母管教严格要求多的未成年人,容易引发暴力倾向和攻击行为。”罗清军表示。
罗清军介绍,目前,部分青少年会感觉遭遇到“四无”心理风暴: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因此对网络游戏、新奇的刺激,容易感兴趣,甚至沉迷,本质上是对自我意义感的缺乏。萝卜刀作为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玩具,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缓解压力,舒缓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积压的情绪。然而,如果过分沉迷其中,会引起未成年人的自我伤害、攻击性行为,甚至引发犯罪意识。
罗清军给出了相关的建议,“玩萝卜刀需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家长需要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平时也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友善的沟通缓解,允许孩子平时的情感表达。”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学教授杨思帆表示,“玩‘萝卜刀’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杨思帆分析,孩子们喜欢模仿影视剧里的画面来舞弄玩具刀、玩具枪等。其中,拿着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动作,可能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玩具刀不同于玩具枪,真刀是现实中很容易获得的工具。玩‘萝卜刀’的一系列危险举动,可能会增加孩子使用真刀时做出同样举动的风险。”杨思帆强调。他提醒广大家长和老师,如果孩子喜欢“萝卜刀”此类玩具,应在家长的监护下玩耍,不应让孩子将此类玩具带进学校。此外,杨思帆认为,“萝卜刀”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一些孩子的学习可能有些辛苦枯燥,建议学校增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轻松愉快。